夏季来临,气温攀升,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青少年生命安全面临严峻考验。防溺水工作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场关乎群众福祉的“生命保卫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唯有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筑牢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
防溺水工作涉及面广,单靠某一部门难以形成闭环。基层党组织作为“主心骨”,能够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让原本分散的资源形成合力,既解决了“多头管理却无人负责”的难题,又确保了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应急处置等环节无缝衔接。
防溺水工作最怕“雨过地皮湿”,一阵突击后又回到原点。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依靠党建引领下的制度建设,让防溺水从“季节性任务”转为“常态化工作”。建立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是关键,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实行“即查即改”的,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施宣传教育的长效化,社区党员用方言录制防溺水音频,在广场舞音箱、村头广播中循环播放,让老年人也能听懂记牢。这种“精准滴灌”式的宣传,比生硬的标语更有穿透力。
党建引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激活群众的内生动力。基层党组织通过“党群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载体,发动群众为防溺水工作出点子、献力量,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共治氛围。鼓励居民反馈问题,对有效举报给予积分奖励(可兑换生活用品),做到工作无遗漏。
防溺水工作关乎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懈怠。党建引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党员的示范带动、群众的广泛参与,将“安全红线”转化为可触可感的防护网。从水域巡逻到宣传教育,从应急救援到制度建设,都是在筑牢防溺水红线,这既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践行。只要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上,就一定能让每一片水域都成为安全的港湾,让每个家庭都能安心度过炎炎夏日。(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邓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