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这深刻地揭示了党员干部修身律己的关键所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总书记的话语,重视小节,莫让“小节”影响“大德”。
小节关乎民心,是党风政风的直接体现。群众评价干部,往往看的是具体行为。基层干部走村入户时,一杯热茶、耐心倾听诉求、及时回应承诺,这些小事能直接提升群众对党的信任。相反,若对群众冷脸、敷衍,甚至在惠民资金、项目审批上动手脚,就会像蚁穴毁堤一样,侵蚀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要明白,忽视小节就是背离党的宗旨、淡漠群众感情。
小节也关乎作风,是检验党性修养的试金石。有的干部起初不把小节当回事,觉得偶尔放松无所谓,殊不知“第一次”的放纵,可能让人在“温水煮青蛙”中逐渐丧失底线。从收受小礼品,到办事讲人情、开后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实则是纪律意识、规矩观念弱化的开端。基层党组织要常开展案例剖析、廉政谈话,让党员干部明白“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的道理,在小事小节上坚守原则、经受考验。
守住小节才能巩固大德,关键在于“常”与“长”。要从小处着手抓教育,将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生活也纳入监督范围,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机会,用身边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心怀敬畏。也要从细处发力建机制,像推行“小微权力清单”,把盖章审批、物资分配等事务规范化,用制度堵住小节失守的漏洞。党员干部要牢记,大德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服务群众的耐心和廉洁自律的坚守中。只有在小节上严格要求,才能在大德上问心无愧。
在基层这个锤炼党性的大熔炉里,群众对干部的言行看得真切。党员干部要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小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待群众,守住初心、砥砺大德,让党的形象在基层深深扎根、屹立不倒。(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镇人民政府: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