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基层党内集中教育正深入推进,乡镇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需用好“回头看”这一有效抓手,既查问题、找症结,更重整改、求实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转变的新气象。
乡镇工作直面群众,查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功。开展“回头看”,就是要对前期查摆的问题再“过一遍筛子”:看看班子成员是否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有没有漏掉群众反映强烈的“微腐败”“小鬼难缠”等具体问题;查查问题清单是不是“大而化之”,有没有把“服务群众态度生硬”“政策落实打折扣”等现象落到具体人、具体事上。对查摆不深入、整改走过场的,必须“回炉补课”;对新发现的“老问题新表现”,要及时纳入清单,深挖思想根源,防止“雨过地皮湿”,确保问题查摆见真章、动真格。
乡镇党建的“回头看”,落脚点永远是“盯着改”。群众评价基层工作,看的不是“说了多少”,而是“改了多少”。整改不能满足于“开会部署了”“文件下发了”,要拿出乡镇干部特有的“实劲”:对“办事流程繁琐”等问题,当场能改的立行立改,比如简化证明材料、推行“一站式服务”;对“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顽疾,要像钉钉子一样,明确责任人、画好路线图,每周通报进度,让群众看到变化。更要敞开大门搞整改,请村民代表、党员骨干当“监督员”,通过院坝会、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让群众给整改成效打分,确保每一条问题都改到群众心坎上。
改出成效,还要靠制度“扎笼子”。乡镇工作千头万绪,要把整改中摸索的好做法固化下来:比如“定期接访下访”“民生实事清单公示”等机制,既能防止问题反弹,也能让好作风成为常态。说到底,乡镇党建的成效,要体现在群众办事更方便、矛盾化解在基层、发展惠及更多百姓上。唯有坚持“看”为“改”服务,问题不解决不松手、群众不满意不罢休,才能让党内集中教育在乡镇落地生根,以实干实绩赢得民心。(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镇人民政府: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