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基层党员当以“韧性”绘就为民底色
时间 :   2025-07-29 17:3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成宇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是穿越百年风雨依然行稳致远的精神密码。这种柔而固的品格、困境中迸发的力量,在基层一线的土地上尤为鲜活——它是党员们敢于斗争的“硬梁”,是因地制宜的“活智慧”,更是温暖民心的“真情怀”。基层党员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唯有炼就韧性底色,才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合格答卷。


一、斗争如钢,在攻坚克难中挺起“硬脊梁”

斗争精神是党的韧性之基。毛主席“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豪迈,在基层转化为解决难题的“金钥匙”。从征地拆迁的矛盾调解到防汛救灾的冲锋在前,从秸秆焚烧的苦口婆心到邻里纠纷的耐心周旋,基层的“斗争”没有硝烟却充满挑战,考验的正是党员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焦裕禄“治沙誓言”的坚守、防疫点熬红的双眼、凌晨排查危房的脚步,无不证明:基层的斗争从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为民行动。锤炼这份“硬气”,要让党员在“烈火”中淬炼。把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一线岗位作为“练兵场”,让党员在直面矛盾中学会用法治思维化解纠纷;通过党史学习、红色研学筑牢思想根基,从党的斗争史中汲取勇气;用实绩考核树起“风向标”,让敢斗争、善斗争的干部有舞台,方能让“硬脊梁”挺得更直。


二、适应如水,在因地制宜中激活“新动能”

灵活应变是党的韧性之要。百年党史告诉我们,坚韧执着与灵活变通从来相辅相成。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智慧到“一带一路”的开放胸怀,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法宝在基层更显珍贵:枕着青山绿水的村庄种起生态旅游“金疙瘩”,守着交通要道的村落做起电商直播“新买卖”,握着连片沃土的乡村蹚出规模种植“宽路子”,这些实践正是“变通”的生动注脚。提升这份“智慧”,要为基层创新“松绑鼓劲”。通过技能培训让党员懂技术、知市场,打破思维定势;建立容错机制,允许探索中的“试错”,保护干事热情;推动党员常态化走访调研,把村情民意摸准、把发展瓶颈吃透,才能让“好点子”接上“地气”,让治理新路子越走越宽。


三、奉献如烛,在枝叶关情中焐热“民心”

无私奉献是党的韧性之本。“半条被子”的故事穿越时空,告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基层党员的奉献,藏在为独居老人修屋顶时的汗水里,在帮返乡青年办执照时的笑脸中,在深夜调解纠纷后两家人的握手间。这些“5+2”“白加黑”的日常,看似微小却如烛火聚星河,照亮党与人民血脉相连的纽带。厚植这份“温度”,要让奉献精神融入日常。通过“民心账本”记录群众诉求,用“小事清单”倒逼服务落地;宣传身边党员的奉献故事,让“舍与予”成为行动自觉;完善激励机制,让“辛苦指数”兑换群众“幸福指数”,方能让每一份付出都直抵民心。


基层是“炼钢炉”,炼就的是斗争本领;是“试验田”,生长的是创新智慧;更是“民心秤”,称量的是奉献重量。当基层党员以斗争为钢、以适应为水、以奉献为烛,将韧性深深种进泥土,那株从百年党史中生长的“韧性之树”,定会在新时代结出更丰硕的民生果实,让党的精神在基层沃土上生生不息。(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人民政府:周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