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路上,最需要的是敢闯敢试的“闯将”,最忌的是“躺平观望”的心态。当前,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层出不穷,从乡村振兴的模式创新到基层治理的痛点破解,没有现成答案可循,迫切需要干部拿出“逢山开路”的勇气。但“敢为”的背后,往往伴随着风险与不确定性,唯有筑牢容错的“安全网”,才能让干部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
干部的“敢为”,从来不是鲁莽冲动,而是基于责任的担当。面对群众期盼的“急难愁盼”,面对发展中的“硬骨头”,倘若凡事等文件、看惯例,只会错失良机。这种“敢为”,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是“为民造福”的初心,理应得到鼓励与支持。
而“容错”,正是为“敢为”者撑腰的关键。干事创业如同摸着石头过河,失误在所难免。如果对探索中的失误“零容忍”,对创新中的偏差“揪不放”,只会让干部陷入“少干少错”的消极循环。“三个区分开来”早已明确:要把改革探索中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区分开来,把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与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区分开来。这既是容错的“标尺”,更是保护担当者的“盾牌”。
让“敢为”与“容错”同频共振,关键在精准施策。一方面,要划清容错边界,明确“可为”与“不可为”,既不让容错变成“纵错”,也不让担当者受委屈;另一方面,要完善激励机制,对敢闯敢试者“高看一眼”,为埋头实干者“搭台铺路”,让“有为者有位”成为常态。同时,还要通过培训赋能提升干部本领,让“敢为”更有底气、更少失误。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舞台。唯有给敢为者“卸包袱”、为担当者“兜底线”,才能激励更多干部在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挺身而出,用实干实绩书写新时代的答卷。(贵州省剑河县南寨镇人民政府:李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