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枝叶总关情,实干暖民心
时间 :   2025-07-17 20:3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丰伴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基层党员干部作为联系党和群众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知党和政府温度的“第一窗口”。近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疫情防控到基层治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扑下身子、找准问题、精准发力的系统工程。


以民为本,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贴心人”。办实事首先要懂民心、知民需。在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在社区院落倾听诉求,在办事窗口优化流程……只有真正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  才能把准民生“脉搏”。例如,某地推行“民情日记”制度,要求干部每周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并限期解决,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常态。这种“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工作方法,正是办实事的基础。


以干为先,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行动派”。群众最反感“纸上谈兵”,最需要“立竿见影”。修一条便民路、装一盏路灯、办一个托管班,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恰是群众心中的“大事”。某社区党支部针对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开办“幸福食堂”,提供平价餐食;某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实现集体增收。事实证明,只有把“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用“实干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以效为要,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答卷人”。办实事的成效,最终要由群众来评判。建立“回头看”机制,通过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确保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某县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模式,将服务成效与考核挂钩,倒逼干部真抓实干。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只有把群众笑脸作为最高评价标准,才能避免办实事沦为“形象工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实干是最好的担当。基层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体现的是党性,检验的是作风,收获的是信任。无论是脱贫攻坚中的“一个都不能少”,还是疫情防控中的“党员先上”,抑或日常治理中的“微服务”“微创新”,无不彰显共产党人的为民本色。新征程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绣花功夫”惠民生,让每一件实事都成为党群连心的“纽带”,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广袤基层绽放更加绚烂的时代光芒。 (从江县宰便镇人民政府:王丰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