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建设,人才是关键。在广袤的农村大地,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然而,当前农村普遍面临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的困境,想要破解这一难题,唯有从“源头”抓起,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农村后备人才“蓄水池”,为农村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强化党建引领核心,筑就人才汇聚“强磁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也是吸引、凝聚人才的核心力量。通过民主选举、上级选派等多元方式,选拔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经验丰富、具备创新思维的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及班子成员;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利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宣传党的政策、展示农村发展蓝图,让广大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深切感受到农村的发展机遇与潜力。
深耕本土人才沃土,激活内生动力“活水源”。农村本土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他们熟悉农村环境、了解农民需求,有着天然的乡土优势。村党组织牵头,联合各村民小组,对全村范围内的种养殖能手、手工艺人、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进行全面排查梳理,详细记录个人基本信息、技能专长、从业经历等内容,形成动态更新的人才档案库;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本土人才,分类施策开展培训培养,通过系列培训,将本土人才进一步雕琢打磨,使其成长为农村发展的中流砥柱,不断充实农村后备人才“蓄水池”。
搭建实践锻炼平台,锻造实干担当“主力军”。后备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为此,党组织要为后备人才搭建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平台。选派后备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岗位挂职锻炼,让他们在复杂环境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建立“导师帮带”长效机制,选拔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担任导师,与后备人才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帮助后备人才少走弯路,快速融入农村工作环境。让后备人才在前辈引领下茁壮成长。
在农村发展的新征程上,党建引领下的农村后备人才“蓄水池”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源头”,持之以恒地夯实基础、挖掘潜力、拓宽渠道,才能让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让农村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从江县刚边壮族乡人民政府:郑西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