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三步走重启“空心村”党建服务群众功能
时间 :   2025-04-23 11:5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广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部分村庄出现“空心化”现象,基层党组织弱化、集体经济萎缩、公共服务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引进人才强化组织建设、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资源下沉提升服务效能,系统性地破解“空心村”治理难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引育并举,建强“空心村”党组织战斗堡垒。“空心村”问题的核心在于人才流失,导致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难以有效发挥引领作用。要破解这一困境,必须坚持“外引内育”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方面,可实施“能人回引”工程,重点吸纳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乡贤等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队伍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村干部的培训教育,通过专题培训、实地考察、结对帮扶等方式,提升其政策执行力和服务群众能力,确保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 


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基层党组织应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具体而言,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整合闲置资源,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在此过程中,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避免盲目跟风,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创造就业机会,吸引部分外出人员回流,逐步缓解“空心化”问题。 


资源下沉,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效能。“空心村”公共服务功能弱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匮乏。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推动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基层倾斜,切实提升村庄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在人力资源方面,可安排县乡干部驻村帮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村庄理清发展思路。在资金支持方面,整合涉农资金,优先用于“空心村”的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让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才能有效激活“空心村”的内生动力,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重启“空心村”党建服务功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通过“建强组织—发展产业—优化服务”三步走策略,系统施策、精准发力,能够逐步破解“空心化”难题,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引领群众。(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人民政府:李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