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12月出台以来,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十多年来,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从精简会议文件到规范公务接待,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深刻改变了党风政风,赢得了党心民心。然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以铁的纪律和实的举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八项规定是作风建设的“铁规矩”,必须一以贯之。八项规定之所以能成为改变中国的“金色名片”,关键在于其鲜明的政治导向和坚定的执行力度。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立下规矩,并明确“不加‘试行’两字”,彰显了党中央革除积弊、净化政治生态的坚定决心。实践证明,八项规定不仅是作风建设的“紧箍咒”,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例如,兵团六建第一工程公司党支部通过签订廉洁承诺书、常态化监督检查等方式,确保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有效保护了干部职工。
二、作风建设仍存顽疾,需持续亮剑“四风”问题。尽管八项规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一些党员干部仍存在侥幸心理,搞变通、打折扣。比如,有的将公款吃喝转入隐蔽场所,有的以电子红包、虚拟礼品卡等方式规避监督。西藏自治区近期发布的公告也指出,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形式主义“指尖负担”等问题仍时有发生。这表明,作风建设不能“松口气、歇歇脚”,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绝不姑息。
三、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八项规定,贵在坚持,难在深化。一方面,要强化监督执纪,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合力,让“探照灯”照亮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要完善制度机制,如细化公务接待标准、规范考核督查,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同时,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带头转作风、树新风,真正让八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让好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华文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