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楚、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为党员干部指出调查研究是了解实际情况、找准问题、提实对策的根本之策,是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
但是,当前部分党的干部把调查研究当作政治任务,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调查研究不是“无人机”,看一眼,拍张照就行了,调查研究是“挖掘机”,是挖开问题的具体工具,是越过“高山险阻”的锋利武器。做好调查研究,有“三要”:
一是调查研究要带着问题去。问题不是调查研究之后发现的,而是调查研究之前就存在的,如果党员干部不清楚这一点,势必会掉进形式主义的漩涡。清楚问题才能找到矛盾、找出原因、找准方法。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要不得,它会毁掉党的信誉和形象。只有带着问题和目标去,贯彻实事求是的标准要求,做到该找谁调查研究就找谁调查研究,才能用实招让调研出实效。
二是调查研究要端着诚心查。党员干部心里一定要沾点土。部分党员干部手握权力,却忘记了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把自己抬得很高,把群众看得很低,仿佛群众只是配合调查研究的工具,而非有思想的人。调查研究最讲究方法,和群众沟通交流要的是技巧。要获取真情况,就要端着诚心,去实地考察,去和当地的群众沟通交流,把自己的诚心给群众看,也给自己看。“心诚则灵”,端着自己的诚心去调查研究,那么调查研究的结果必然是真实的。
三是调查研究要拿着办法回。办法是什么?办法是群众认同的、能够解决群众问题的方法。前几年,旅游小镇风靡全国,各种调查研究小组四处调研,然后盲目上马旅游小镇项目,结果钱花了,成效收益甚微。为什么?因为这种调查研究拿回来的办法不适应,不符合本地特色,群众不认可。调查研究拿回来的办法一定要是群众认可的,群众才会支持,党和政府实践起来才能事半功倍。贵州“村超”和其他地方的“体育+旅游”有何不同?其根本区别在于群众是否认可。在社交媒体上,我们能看到榕江人民的热情,榕江人民对“村超”是支持的,是认可的。
党员干部学好调查研究不仅要做好“心上磨”,学习党和政府提出的调查研究之方法,也要做好“事上练”,把学到的知识方法,放在劳动生活中去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升华,以学促做,以做促学,学做结合,知行合一。(榕江县寨蒿镇人民政府:张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