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拉开帷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作说明。当下,正值“十五五”规划谋篇关键阶段,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到,民生作为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始终是发展的核心要义,必须坚定不移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关键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躬身力行”察民情,精准把脉民生痛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精准定位民生痛点难点焦点。党员干部要“身”入群众,主动走进田间地头、背街小巷,“竖起耳朵”听愁盼、“揭开锅盖”问冷暖,以面对面、膝贴膝的亲密互动,把“真心话”“难听话”“刺耳话”都收集起来。同时,更要“心”入群众,真心实意地向群众求教、放低姿态向群众学习,深入挖掘群众实践中“泥巴味”的生动做法、“土秀才”的鲜活经验。通过建立健全民意收集机制,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准确地掌握民生动态,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靶向攻坚”解民忧,破解民生发展难题。“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当前,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难愁盼问题,需要我们以靶向攻坚的决心和勇气,切实加以解决。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要善于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民生发展难题,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同时,要建立健全民生问题解决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民生工作的跟踪问效,确保民生问题不反弹、不回潮。
“创新服务”暖民心,筑牢民生幸福根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工作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检验。要创新服务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要创新服务方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服务模式创新,让群众享受更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要创新服务内容,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服务内容,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项目。加强对民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推行“微笑服务”“上门服务”,以一句暖心话、一杯热茶传递尊重与关怀,为群众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涛雒五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张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