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窝案背后往往潜藏着扭曲的家风,从各地纪委监委发布的落马干部查处通报中“家风不正,对家属失管失教”的表述即可看出。是什么导致干部家风扭曲?“亏欠论”“攀比论”“关照论”等“歪论”无疑是重要污染源。
“歪论”之所以容易污染家风,主要在于其往往披着亲情外衣出现,让人觉得这是“人之常情”“小事小节”,待领导干部反应过来时早已“身不由己”。如:“亏欠论”:一些落马干部常常在忏悔录中声称,自己忙于事业,对妻儿疏于照顾,亏欠了家庭;“攀比论”:个别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后,和配偶子女等家属一起膨胀起来,觉得自己的家庭从此“不一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滋生出严重的攀比心态;“关照论”:随着职位上升,一些干部更觉得自己是家庭的“顶梁柱”,家族的“大家长”,自认为当了官,不仅要“封妻荫子”,还要提携家族后辈。以上三种“歪论”看似充满亲情,实则暗埋违纪违法种子。
“亏欠论”看似是“补偿亲情”,实则是“践踏纪法”。一些干部将工作繁忙与家庭责任对立起来,把对家人陪伴的缺失,异化为利用公权“弥补”的借口。将“亏欠感”转化为违纪违法的“动力”,最终只会让“全家福”变成“全家覆”。“攀比论”看似是“追求体面”,实则是“滋生贪欲”。个别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心态逐渐失衡,不是比工作实绩、比服务成效,而是和商人老板比财富、比排场,和其他干部比“待遇”、比“特权”。这种扭曲的攀比心理,往往会传导给家属,形成“全家上阵”的贪腐链条。攀比之心一旦泛滥,就会像洪水猛兽般吞噬理智,让干部在追求“特殊待遇”的过程中,一步步偏离正道、滑向腐败的深渊。“关照论”看似是“家族担当”,实则是“权力寻租”。一些干部深受封建残余思想影响,把当官视为“光宗耀祖”的资本,把权力当作“封妻荫子”的工具,打着“关照家族”的旗号,行“以权谋私”之实。这种“一人当官,全家沾光”的错误观念,不仅破坏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更让权力沦为家族谋利的“私器”。这种表面上的“家族情深”,实际上是赤裸裸的权力寻租;看似是“为家人谋福利”,本质上是把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之上,最终只会让整个家族为其腐败行为“买单”。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家风更是党风政风的“晴雨表”。防止“歪论”对干部家风的污染,既需要干部自身保持清醒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亲情观,分清公与私、情与法的界限,始终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也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加强警示教育,通过剖析家风不正的典型案例、组织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开展“廉洁家风”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干部及其家属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更需要织密监督之网,紧盯干部家属违规经商办企业、插手工程项目、收送礼品礼金等重点领域,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全家腐”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严明的纪律守护良好家风,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泸县财政局: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