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捆住“三拍干部”不安分的“手”
时间 :   2025-09-05 18:0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志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这一重要讲话,如声声警钟敲响在各级干部耳边,叩问初心与担当。所谓“三拍”干部,是指那些在决策时仅凭主观臆断“拍脑瓜”,执行过程中盲目承诺“拍胸脯”,出了问题后则推卸责任“拍屁股”的人。他们的行为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捆住其不安分的“手”,这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正党风、淳政风、惠民生的关键所在。


“政绩是第一,一拍脑瓜一个亿;质量没关系,一拍胸脯没问题;追查别着急,一拍屁股溜大吉。”老百姓中流传的这句顺口溜生动地勾勒出了“三拍干部”的丑态。“三拍”作风,表面上看是行事草率、缺乏谨慎,实则是政绩观与权力观的严重扭曲。古有赵括,熟读兵书却纸上谈兵,仅凭理论想象便贸然指挥作战,最终导致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今朝“三拍干部”与赵括之流如出一辙。他们脱离实际,不顾民生需求和地方发展实际,盲目决策,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比如,前段时间因持续亏损、濒临破产的现状再次走进大众视野的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项目,正是“三拍”行为危害的真实写照,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拍干部”的出现并非偶然。从思想层面看,是部分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将个人仕途升迁置于人民利益之上,一心只想制造“看得见”的政绩,以博得上级关注,从而忽视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制度层面而言,决策机制不完善、监督问责不到位是重要原因。缺乏科学规范的决策流程,使得一些干部能够仅凭个人意志“拍脑瓜”决策;而监督的缺失和问责的宽松,又让他们在“拍胸脯”盲目承诺后,无需为后果负责,即便出了问题,也能“拍屁股”走人,逃避应有的惩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治理“三拍”干部,首要任务是筑牢思想根基,使其从内心深处摒弃“三拍”陋习,不想“拍”。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作为党的干部,应深知权力来自人民,必须为民所用。若能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为行事准则,心中时刻装着百姓,就会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精力放在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而非追求短期政绩和表面风光。


“法者,治之端也”,要让“三拍干部”不敢肆意妄为,需强化监督问责,以法治之威严,使其心生敬畏。这也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严格规范决策流程,遵循调研论证、民主讨论和依法决策等程序,坚决杜绝“一言堂”,让决策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终身追责制,如同古代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以明确的责任回溯机制,让干部明白权力与责任相伴相生。同时,改革考核体系,将群众满意度、决策科学性等纳入考评指标,加强对干部履职过程的动态监督,让“三拍干部”无处遁形,不敢轻易伸出那只“拍”的手。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防止“三拍”现象,关键在于健全决策机制,从制度层面堵住漏洞,让“三拍干部”不能拍。要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作决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程序规则,限制自由裁量权。正如《管子》所言:“规矩者,方圆之正也;衡石者,轻重之平也;绳墨者,曲直之正也。”通过完善制度规矩,使决策符合实际情况、客观规律与科学精神。只有让干部在决策时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拍脑瓜”决策,确保决策科学准确,让“三拍”行为失去生存的土壤,这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规范干部权力运行的重要保障。


总之,“三拍干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绝不能让其存在于干部队伍之中。广大干部应铭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少一些主观臆断,多一些实地调研;少一些盲目承诺,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推诿逃避,多一些责任担当。只有捆住“三拍干部”不安分的“手”,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期望,以优良作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稳步迈进。(泸县财政局: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