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让问题在“刨根问底”中现原形
时间 :   2025-08-04 16:2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姜福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政府会议室的灯光亮到后半夜,党委林书记把“断头路”的图纸拍在桌上:“挖开看看!到底是管线冲突还是有人乱搭乱建?”三天后,当挖掘机铲开路面,露出的不仅是违规铺设的电缆,还有干部作风里的“糊涂账”。这场“刨根问底”最终让搁置三年的民生工程复工,也让他更坚信:把问题搞明白的过程,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在疫情流调的战场上,“搞明白”是与病毒赛跑的密码。某地疫情期间,疾控中心党员突击队有个铁规矩:流调报告必须精确到分钟。队员刘磊为了查清一例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连续48小时调取监控、走访商户,甚至还原了患者买奶茶时的排队顺序。当同事觉得“差不多就行”时,他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说:多搞清楚一个细节,就能少隔离一群人。那些被反复核对的监控截图、被磨破鞋底的走访记录,正是共产党员对“明白”二字的较真。


在社区治理的考场里,“搞明白”是解开矛盾的钥匙。浙江“枫桥经验”的传承者,村支书老杨有个“三问”工作法:问清楚来龙去脉,问明白利益诉求,问透彻症结所在。一次社区征地,两户人家为地界吵得不可开交。老杨没急着下结论,而是翻出30年前的分地账本,请来当年的经手人,在田埂上一尺一尺丈量。当真相大白时,原本剑拔弩张的两家人握了手:“就冲你这认真劲儿,我们信你。”他常说:群众的事不怕复杂,就怕干部嫌麻烦。把疙瘩解开了,人心就顺了。


在科技攻关的前沿阵地,“搞明白”是突破卡脖子的阶梯。“北斗女神”谢军带领团队研发卫星导航系统时,面对国外技术封锁,提出“把每个问题都掰开揉碎”的要求。有次卫星信号出现微小偏差,他带着党员骨干连续一个月泡在实验室,排查了上万组数据,最终发现是一个电阻的温度系数不达标。他说:“科研容不得半点糊涂,多搞明白一个原理,就离自主可控近一步。”那些写满公式的演算纸,那些在深夜亮着的实验室灯光,见证着共产党员啃硬骨头的韧劲。


这些场景里藏着同一个真理:问题不会自己长腿跑掉,也不会在回避中自动消失。有的干部遇见问题“绕道走”,要么归咎于“历史遗留”,要么推给“客观条件”,实则是缺乏“搞明白”的勇气。而真正的担当,正是敢于直面“为什么”,善于追问“怎么办”,在抽丝剥茧中找到症结,在条分缕析中理清思路。


就像老水利专家王浩常说的,治水先治源,干事先问底。当党员干部把“搞明白”当成工作的起点,把“弄清楚”作为责任的底线,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往往会在深入调研中露出破绽,在细致分析中找到出路。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对群众负责的态度;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推动工作的智慧。


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依然会遇到各种硬骨头。但只要保持把问题“搞明白”的执着,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担当,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解不了的题。因为每一个被彻底搞明白的问题背后,都站着一群求真务实的共产党员,都藏着破解难题的密码,都连着群众期盼的目光。(中共李沧区委组织部:姜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