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考验的是基层干部的“精气神”,这份精气神恰恰能从抗战精神中找到源头活水。基层干部要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的“精气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党员干部不屈不挠的拼劲、一心为民的真情和务实担当的作风,用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精神密码”。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根基”。信念是人的力量源泉,是一种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依然自觉自愿、无怨无悔、始终不渝为之奋斗的执着和坚守。对于基层干部而言,这份信念就是“为民服务”的初心。面对征地拆迁的“硬骨头”、信访维稳的“老大难”和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倘若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极易迷失在琐碎事务中。一批批优秀的基层干部,靠着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笃定坚守,带着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奉献精神,揣着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劲头,用一次次入户走访打破隔阂,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人心,在群众的不解中赢得认可。
以真挚的为民情怀凝聚“群众力量”。抗战胜利的根本,在于军门同心、鱼水情深。没有人是“局外人”,没有事是“份外事”。做好基层工作,需要紧紧依靠人民,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身处基层的党员干部,感知的是群众的真实情绪,了解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情,看到的是不加粉饰的现状,更能体会群众的所急所忧所盼。走访时多坐一会群众板凳,调解时多听几句群众心声,办事时多想一分群众难处,才能让群众倍感踏实,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才能汇聚起全民参与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攻克“发展难关”。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急难险重的关键处,更需铁肩担当。群众的眼睛是最亮的,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清楚。基层干部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深入一线,面对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处理矛盾不敷衍。在关键时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干部才能让群众安心。 疫情防控中冲在前,防汛救灾时顶上去,项目攻坚时扛起来——正是在这些时刻,最能体现基层干部舍我其谁的担当。
以严实的工作作风夯实“工作根基”。基层工作牵扯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虚功。政策宣传是否精准,数据统计是否详实,矛盾化解是否彻底,都直接关系群众的获得感。基层工作必须在“实”与“细”上狠下功夫,在把握重点、堵住弱点上狠下功夫,在守住细节、严防疏漏上狠下功夫。基层干部要杜绝“差不多”心态,摒弃“过得去”思维,用“绣花功夫”把上级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这正是对实事求是精神的最好传承。
对基层干部而言,赓续抗战精神不单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工作的行动自觉。基层干部要将抗战精神转化为破解难题的锐气、服务群众的底气、推动发展的志气,冲锋在前、踏实工作、履责尽职,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禹城市委组织部: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