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11月9日晚,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第十五届全运会盛大开幕。这场我国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水平最高、竞争最强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不仅是对中国体育水平的一次检阅,更是观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年轻人运动状态的窗口。来自全国各地的14252名竞技运动员齐聚粤港澳大湾区,在34个大项、419个小项的比赛中展开角逐。其中,“00后”甚至“05后”运动员已挑起大梁,成为中国体育的新生力量。
一、青春力量,赛场主角
十五运赛场上,年轻运动员已成为绝对主力。广东省代表团中,“00后”运动员占比高达74.2%,“05后”也达到45.2%,队员平均年龄仅22.1岁。四川代表团年仅9岁的滑板运动员宋昂媞,以沉稳表现和高难度动作晋级决赛阶段。河南代表团则既有朱婷、吕扬、鲍珊菊等奥运冠军领衔出征,也有近两年脱颖而出的张怡涵、梁田田、温瑞博等一批优秀年轻运动员。年轻选手的涌现,彰显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充沛。
二、全民全运,融入日常
十五运不仅属于专业运动员,更属于广大民众。688名运动员代表四川参加22个大项、116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广东同样派出史上最强群众赛事阵容,808名运动员参与23个大项、154个小项的决赛。赛场外,全民健身已融入城市肌理。深圳这座以速度与活力著称的城市,正释放出深埋肌理的运动基因。从清晨深圳湾畔流动的荧光色跑者,到深夜仍灯火通明的网球场;从街头滑板少年的灵动身影,到社区太极队的整齐阵型。深圳已建成各类体育设施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2平方米,800万市民常年参与体育锻炼。
三、政策引领,产业腾飞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2021至202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户外运动产业增长尤为强劲。据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是体育产业中增长最强劲的领域之一。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陈俊表示,将锚定“到2030年,全国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目标,统筹资金支持。
从街头巷尾的日常健身到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从个人的运动习惯到城市的发展底色,中国体育事业正在专业与业余、传统与潮流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当体育融入日常,当运动成为生活方式,体育强国的梦想也渐行渐近。(古州镇:杨尧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