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班主任李老师的电脑屏幕还亮着。您猜她在做什么?备课?批改作业?不,她在班级群里第N次催促家长请尽快提交某某表格。
这荒谬吗?很荒谬。但这却是成千上万班主任的日常。他们的时间,没有被学生占据,反而被一个个部门、一项项通知、一张张表格瓜分得支离破碎。班主任,这个最该“育人”的岗位,何时成了学校里最忙碌的“行政文员”?
我们必须直面一个尖锐的问题:这种普遍的错位,难道仅仅是工作量大吗?不,这是典型的系统性的权责欺凌。所有层级、所有部门,都理所当然地把最终的执行压力,精准地“踹”给了管理体系中最基层、最无法拒绝的班主任。
责任,无限下沉;权力,纹丝不动。这岂止是“小马拉大车”?这分明是让一匹骏马去拉一辆陷入泥潭的官僚主义破车!
开药方?药方一直很清楚,只是我们愿不愿意用。
第一,“负面清单” 必须是一把砍向形式主义的快刀。告诉所有人,哪些事班主任绝对不干。这不是请求,而是底线。第二,“权力清单” 要实打实。班主任对一个班没有话语权,那就是空中楼阁。责、权、利必须对等,这是管理学最基本的常识,不该成为奢望。但最核心的是第三张,“对接清单”。这不仅仅是一张清单,这是对僵化管理系统的一场起义。必须建立强制性的流程:班主任发起,专业部门接单,限时办结。让班主任从“求人办事”的“办事员”,回归到“指挥协同”的“育人专家”。
最后,让我们想得更远一点:当我们心安理得地让班主任忙于这些杂役时,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老师的时间吗?不,我们可能正以“管理”之名,牺牲掉一整代孩子本该拥有的、高质量的教育关怀。这代价,我们付得起吗?(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