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关乎国家灵魂与民族未来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让红色基因融入文明血脉,才能真正激发其内在的生命力与凝聚力。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深切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精神文明建设正是这一灵魂工程的具体实践,必须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政治统领筑根基,理论武装凝共识。新时代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设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重要的使命。它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作为理论武装的“必修课”。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主题党日等形式,实现党员干部学习全覆盖,让“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外化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组织赋能强堡垒,锤炼铁军担使命。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基层党组织要以“红旗党支部”创建为抓手,夯实组织基础,锤炼过硬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文明创建队伍,让党旗在文明创建一线高高飘扬。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不断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通过民主选举优化配强支部班子,实施“双十星”承诺践诺机制,将承诺事项在学习园地公示晾晒,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激发党员创先争优内生动力。
服务民生暖人心,共建共享促和谐。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各部门立足职能,聚焦群体需求和企业办事便利度,广泛设立“雷锋示范岗”“企业之家”等特色服务窗口,提供优先办理、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贴心举措。
久久为功抓落实,砥砺前行谱新篇。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将继续扎根实践、服务群众,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陕西省以“强基工程”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持续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更多优质文艺资源向基层倾斜,培育一批扎根乡村的文艺骨干和文明使者。同时,不断探索“文艺+文明实践”的创新模式,打造具有陕西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文化品牌活动,用艺术滋养人心、用文化引领风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陕西贡献力量。在“微时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其中落细是基础,通过传播方式场景化使人民群众掌握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是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路径生活化;落实是目标,通过制度建设系统化保障网络学习环境的安全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时代”从指尖到心间,把“大道理”转化为“小叙事”,使“高势位”价值与“接地气”表达对接,从而落地生根、凝心聚力。(榕江县车民街道办事处: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