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古丽代表耐心教我国家通用语言,现在我跟内地客商谈生意顺畅多了,刚成交了一笔2万元的订单!”9月17日,新疆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巴格其村养殖户玉素甫·肉孜一边核对货款,一边高兴地对前来走访的乡干部说。他身后的羊圈里,200多只羊膘肥体壮,几位村民正围着他取经——他们口中的“古丽”,正是县人大代表阿扎提古丽・艾麦提。
这一切转变,始于去年春天。玉素甫家世代以养羊为生,随着新疆养殖业迅速发展,前来采购的内地客商越来越多。但由于他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每次沟通都需依靠村里年轻人翻译,不仅效率低,还曾因信息传递误差错失订单。“客商要订50只种羊,我本来强调‘每只不低于60公斤’,结果被误传为‘50公斤’,最终生意没做成。”这次经历让他一度想放弃扩大养殖规模。
阿扎提古丽・艾麦提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群众有困难,人大代表就得站出来。看到玉素甫攥着报价单在羊圈旁发愁,我就下定决心要帮他越过语言这道坎。”她进一步走访发现,全村有近30位种养殖户面临类似难题,有人因看不懂通知错过技术培训,有人因说不清产品信息影响销售。
在乡人大的支持下,阿扎提古丽联合3名懂双语的代表推出“国通语帮扶计划”。每天傍晚,村文化广场上的“流动课堂”准时开课。她们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教村民学讲“品种”“防疫”“灌溉”“施肥”等常用词,还自制学习卡片方便记忆。乡中心小学教师也受邀加入志愿教学,针对不同需求定制课程。
“起初大家不敢开口,我们就从‘你好’‘谢谢’教起,让玉素甫模拟与客商通话。”阿扎提古丽回忆,当玉素甫第一次用国家通用语言成功谈成30只羊的订单时,激动得向现场每个人鞠躬致谢。如今,全村已有50多人通过学习克服了语言障碍,其中12人独立达成交易,实现了增收扩产。
古勒阿瓦提乡的人大代表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履职为民的内涵。全乡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开展“代表有约”“代表接待日”活动,64名代表通过定期接访、入户走访、办理回访,累计接待群众1.2万余人次,成功化解纠纷矛盾230余件。
乡人大还推行“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将村民反映集中的修渠修路、建文化活动广场、增设村级“一老一小”日间照料中心等诉求纳入政府年度任务。去年以来,全乡新建防渗渠100余公里、文化活动广场2个,新增村级日间照料中心10个,惠及4200余户群众。
走在古勒阿瓦提乡,处处可见新变化。曾经为土地纠纷烦恼的村民,如今安心劳作;文化活动广场里,老人的笑声此起彼伏。“我们要继续发挥代表作用,从办好每件‘小事’做起,积小胜为大胜。”乡人大主席亚库甫·亚生表示,下一步将推出“国通语+技能”培训,邀请农业专家授课,同步提升群众语言能力和生产技术,用真实的故事传递新疆声音,用真心的服务倾听群众诉求,用热情的行动传播新时代新疆文化,让温宿县的新疆故事更加生动动人,让祖国西北边陲这颗明珠的独特魅力被更多人知晓和喜爱。(通讯员:张娓娓、牛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