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个工地上的师傅聊天了解到,他媳妇刚生娃,岳母一个人忙不过来,想请几天育儿假回家搭把手,却被领导一句话顶回来:“你走了,活儿谁干?”据报道,这不是个例,有的工友孩子出生当天还在搬砖,根本请不到假;有的好不容易批了假,年终奖却直接砍去了一半;还有因为 “请假带娃” 被说消极怠工,丢掉饭碗……他们在工地、车间靠力气挣钱养家,从不叫苦,可到了分担家里育儿的时候,却卡在 “请假” 上。国家早有育儿假政策,本是让爸爸们多分担,可到了现实里,就成了纸上的 “好看话”,真要休假,却处处是坎。
男人请育儿假“难”,关键是“谁来承担劳动成本”这个结没有解开。对企业来说,尤其小公司、施工队,人手紧,一个人走了活儿就断了,临时找人不但难,还费钱等,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但带娃是爸爸的责任,休育儿假是应得的权利,总不能让工人独自扛起所有代价吧。
让男人请育儿假不再“难”,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一起扛。政府应多给实在的支持,对按规矩批假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施工队,给点补贴 ,如减税、发补助,或者政府采购时优先考虑,让企业觉得 “批假不亏”。同时也要严格监管,对那些不让请假、乱扣工资、随便开除人的公司,重罚、曝光,让他们知道违法成本比找人顶岗还高。
企业也要转变思维,要明白员工把家里的事安顿好了,回来干活才更踏实。像有的地方实行弹性排班,几个人轮着休、互相顶岗,或者提前找好临时工,缺人就顶上等办法。这样,不但人能休假,活儿也能推进。
此外,社会观念也得改一改,别总觉得 “男人带娃丢人”“公司让男的休育儿假是瞎搞”。要明白师傅们放下工具带娃,不是没本事,是真担当。媒体需要加大正面宣传,多拍些爸爸带娃的日常情况,社区不时开展简单的育儿小课,教他们怎么带娃,大力营造“爸爸带娃很正常”的氛围。这样,企业也不会觉得批假是风险了。
让工人师傅敢开口请育儿假,政府要撑腰、企业需体谅、社会给支持。谁都有家,谁都该被理解,育儿假,本就不该让工人难开口。(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