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榕江县,一场名为“村超”的乡村足球赛事正火热上演。没有豪华场馆,没有天价外援,有的,是村民们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是对乡土文化最深情的自信展示。这场由基层党组织牵头、群众自发参与的乡村体育盛会,不仅点燃了全民健身的热情,更成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文化自信觉醒的生动写照。
“村超”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在于体育本身的魅力,更在于它成功融合了当地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党建引导下的群众动员优势。比赛中场休息时,没有商业广告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侗族大歌的悠扬、苗族舞蹈的欢腾,以及多项非遗项目的精彩展演。这种“党建+体育+文化”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使传统与现代、运动与艺术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交相辉映。
文化自信,离不开精神的引领和价值的塑造。榕江“村超”的成功,正是基层党组织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推动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的成果体现。在党组织的宣传和带领下,村民们不再视乡土文化为“落后”的符号,而是主动挖掘、自信展示,使其成为彰显地域特色、增强文化凝聚力的亮丽名片。这一转变,深刻反映了党建引领下当代中国乡村的文化焕新和价值重塑。
“村超”现象也启示我们,文化自信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榕江县在党委政府的统筹支持下,将足球赛事与民族文化、非遗传承、特色旅游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这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党组织引领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基层实践的生动案例。
从更宏观的视野看,“村超”是当前中国文化自信崛起的一个缩影,也是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从故宫文创的走红到国潮品牌的兴起,从传统节日的回归到乡村文化的振兴,在党的政策指引和文化建设方针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人民群众重新发现、认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文化自信,不是封闭自守,而是在开放包容中持续推进的文化自觉,是在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坚定的价值认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村超”的火爆表明,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文化自信就会自然生长、蓬勃绽放,成为凝聚人心、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正是党建引领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广阔前景。(榕江县车民街道办事处:杨吕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