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库车:青少年研学热土 铸牢家国情怀的“实践基地”
时间 :   2025-07-14 21:0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歹淑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库车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精心打造“龟兹文化探源”“非遗体验”“科技探秘之旅”等主题研学线路,以文旅深度融合为纽带,通过主题线路研学等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触摸历史文脉、对话文化瑰宝、见证时代变迁,感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在行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触摸历史文脉:在遗址遗迹中读懂“多元一体”

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作为库车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址,承载着丰富的丝路文明记忆。当青少年的足迹踏上这片土地,夯土高塔与汉代烽燧不再仅是沉默的遗迹,而是化作立体的教科书,在触摸与凝视中,讲述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壮阔史诗。


在这里,青少年看到的不是孤立的文化碎片,而是多元文明如江河汇海的壮阔历程。佛教艺术与中原建筑技艺的结合,军事防御体系与商旅通道的共生,不同语言文书的并存……这些生动的历史印记,不仅让学子们触摸到文明的辉煌,更读懂了“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正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对话文化瑰宝:在非遗传承中感知“美美与共”

位于热斯坦街道的非遗工坊内,库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熠熠生辉——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的精巧器具、工艺精湛的铜器、栩栩如生的土陶、葫芦绘画与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民画,还有质朴天然的土肥皂等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令人应接不暇,非遗之美在此刻尽数绽放。


暑假伊始,来自库车市乌恰镇中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非遗工坊,亲手学习制作库车传统手工艺品,体验“指尖上的非遗”。“以前这种非遗作品我只见过成品,并没有亲手体验过,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制作土陶、柳条编织等手工艺品,发现每一道制作工序都大有智慧,非常有意思”库车市乌恰镇中学学生乃皮赛·阿不拉说道。


库车作为五弦琵琶发源地,音乐文化传承再添新篇。在库车市委、市政府与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推动下,5月23日,方锦龙龟兹国乐名家工作室、琵琶传习馆正式落户。揭牌当日,方锦龙首批少儿国乐团的小学员们齐聚苏祗婆塑像下,举行庄重的入门礼仪式。拜师宣誓环节中,孩子们稚嫩的誓言与琵琶弦音交织,这不仅标志着龟兹音乐薪火相传的新起点,更展现出多民族文化交融互鉴、“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


见证时代成就:在发展图景中坚定奋斗信念

库车的研学课堂不仅停留在历史维度,更延伸到新时代的发展图景。林基路烈士纪念馆作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了众多学子感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们通过馆内高科技声光电场景复原,结合历史文物与珍贵照片,全方位了解了林基路从进步青年成长为坚定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 


在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甬库同心村的智慧农业植物工厂,立体栽培架上的无土栽培作物与LED生长灯构成科技奇观,技术员讲解的“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创新如何改变家乡面貌;在研学课堂上,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们了解到,由宁波援疆技术培育的“甬甜5号”甜瓜远销全国各地,让不少农民们的口袋鼓了起来。来自库车市第十小学的学生陈锦馨感叹道:“原来科技和团结的力量,能让家乡的土地里长出‘金果子’!”


现如今,库车正以文旅深度融合为纽带,将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践转化为铸魂育人的鲜活教材。当青少年的足迹遍布古城遗址、非遗传承、农业现代化,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便如种子般生根发芽。未来,这座“行走的课堂”必将培育出更多知史爱国、心怀家国的时代新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更加生动的实践篇章。(库车市融媒体中心:歹淑丽、谢超、布阿洁热姆·玉山、吐尔松·托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