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基层干部活用“三招”:认路、认邻、认特点
时间 :   2025-08-18 20:1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旭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时曾说:“当干部就三招,认路、认邻、认特点,那个地方什么特色、什么资源搞清楚了,工作就心中有数了。”基层是政策落地生根的沃土,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挑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层干部肩负着沉甸甸的时代责任。唯有锤炼“认路”“认邻”“认特点”这三大基本功,方能破解治理瓶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躬身阡陌识“路径”,深研实查破梗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心系百姓安危冷暖的情怀和作风一以贯之,从未改变。群众的难题往往藏在日常的家长里短中,只有沉下去听真话,才能找准病灶。“认路”就是要求干部深入群众熟悉情况,了解实情,绝非走马观花,而是要求干部真正沉下身子,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洞察实情、化解难题。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更需发扬“解剖麻雀”精神,跑遍、跑深、跑透基层,时时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倾听角落里的声音。唯有双脚沾满泥土、双眼洞察入微,才能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石。


情系桑梓认“近邻”,血脉相连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基层工作本质是人心工作,“认邻”要求干部将群众视为血脉相连的“近邻”,在血肉联系中筑牢执政根基。倘若高居“庙堂”而疏远“江湖”,群众路线便会沦为苍白口号,信任纽带终将断裂。唯有视乡梓为家乡、把村民当作亲人,常坐“灰板凳”,勤端“农家碗”,方能读懂群众眉宇间的忧愁与期盼。广大基层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办事情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严肃认真对待,凡是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坚决纠正,方能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明辨特点精“裁衣”,因地制宜绘新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开展工作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认特点”是尊重事物独特性的哲学智慧,要求干部避免“一刀切”的惰政思维,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方案举措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当前,广大基层干部开展基层治理、产业建设等重点工作时,要时刻牢记以“认路”为基础,以“认邻”为依托,以“认特点”为抓手,把工作建立在对本地资源禀赋、历史文脉、发展阶段的深刻把握之上,把方针大政与本地区实际相结合,用群众能接受、适宜当地特点的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只有认清特色、摸清资源、搞对路子,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路,才能找到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山东省曲阜市吴村镇人民政府: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