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基层在新时代背景下,正逐步转变为青年一代表现出才华的宏大舞台。无论是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还是在城市社区的服务岗位上,从守卫国家边疆到参与技术创新的尖端领域,到处都能见到年轻人的活跃身影。基层不再被视为青年“逃避”的地方,相反,它已成为众多有志青年主动选择、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这股青年力量正以他们独有的活力与创新精神,在基层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绘制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
基层是青年锻炼成长、施展才干的“实战场”。相较于繁华喧嚣的城市,基层环境可能较为艰苦,即便如此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铸就了青年的坚韧意志,基层工作可能琐碎繁复,即便如此正是这些细碎事务,锻炼了青年的细致耐心,基层问题可能错综复杂,而正是这种复杂性,提升了青年解决现实难题的能力。“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人的箴言至今仍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众多杰出的青年干部皆具备基层工作的背景,这正是因为在与群众直接交流、直面挑战的过程中,青年能最为深刻地洞察国家社会的实际状况,最直接地体悟到自身的职责与担当。
当代基层青年正彰显出独特的时代风貌。他们已摆脱“被动服从安排”的传统标签,成为怀揣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思维与广阔视野的“新生力量”。在贵州的山乡之间,青年们通过电商平台让农产品跨越重重山峦,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东北的老工业基地,青年们积极投身技术改造,助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而在西部社区,青年们创新性地建立了“时间银行”,探索社区互助养老的新途径。这些青年既“深接地气”又“富有智慧”,既深知乡土人情又精通现代技术,正以全新的理念、方法和科技手段,为基层的治理与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如此我们还需正视的是,基层青年的发展之路依旧面临诸多实际难题。诸如薪酬待遇缺乏吸引力、晋升途径不畅通、社会认可度偏低以及工作任务过于繁重等问题,依旧困扰着部分基层青年群体。在某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难以吸引、难以留住、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现象,这既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也对基层各项事业的推进构成了阻碍。如何营造一个更为优越的环境,让青年人在基层能够“有事可为、有希望、有前景”,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关键议题。
促进青年在基层发光发热,需集合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其中,政策扶持发挥着基石作用。需进一步优化基层青年人才的引进、培育、任用及激励体系,提升福利待遇,扩展职业成长空间,消除其后顾之忧。部分区域实施的“定向选拔调配”与“人才回流”等策略,有效促进了青年人才向基层流动并安心服务基层。
获得社会认同至关重要。应加大对基层青年典型的宣传力度,扭转“仅都市白领才算成功”的狭隘认知,构建一种“基层同样能绽放光彩”的社会共识。当投身基层不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成为社会所尊重和鼓励的积极行为时,自然会有更多的优秀青年主动地迈向基层。
自我适应是核心所在。青年需树立正确心态,理解基层工作是经验积累、心性沉淀与个人成长的过程,切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应主动融入基层,深切地沉下心来、站稳脚跟,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更要善用所学,将专业知识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在不断创新中体现自我价值。
“志向不寻易路者终能成功,行事不畏艰难者方能进步。”基层领域广阔无垠,为青春提供了大展宏图的舞台。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将个人梦想植根于基层的发展之中,当青春的活力在广袤的基层土地上涌动汇聚,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青年个体的成长与蜕变,更是国家基石的稳固与民族未来的光明前景。这股蓬勃朝气的青年力量,正在中国最需要的地方,谱写着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青春赞歌。(贵州省从江县秀塘壮族乡人民政府:潘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