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实事既连着宏观政策的落地生根,也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要让民生工作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关键在于做到“身入”“心到”“行至”。以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回应民需,以实干破解民忧,方能让群众感受到政策的温度与实效。
时时“身入”沉一线,是摸清民生底数的前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生问题的答案不在办公室的文件里,而在田间地头的泥土中、街头巷尾的交谈里。社区老人缺的可能不是花哨的智能设备,而是简单易用的助餐服务;乡村振兴要的或许不是“高大上”的项目,而是能打通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唯有扑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才能精准捕捉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民生工作始终对准“靶心”。
处处“心到”系百姓,是凝聚民心的关键。民生工作不仅是“做事情”,更是“暖人心”,考验的是党对群众的真情实感。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看到独居老人生活不便,会主动琢磨配送服务;听闻家长为小孩放学发愁,会用心研究课后托管的服务。唯有带着感情去倾听、带着责任去感受,才能让党的政策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让群众从心底里认同、信服。
事事“行至”解民忧,是检验工作的标尺。民生工作的成效,最终要靠解决问题来说话。“厕所革命”让农村环境焕然一新;线上缴纳养老、合医,让群众乐享便民服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行至”的生动诠释。党员干部不要回避矛盾、不畏惧困难,以“钉钉子”精神把每一件实事办实、办好,才能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榕江县车民街道办事处:邓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