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博孜墩乡多项措施扎实做好群众工作
时间 :   2025-08-12 22:1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兰晓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博孜墩乡立足农牧区实际和居住相对分散等特点,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深入基层、保障民生、引领文化、完善机制等四个方面细化工作措施,让群众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切实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一、扎根基层听民意,把“联络网”织得更密

一是“包联户”精准到人头。实行1名干部包联1至3户“问题群众”的措施,今年以来全乡70余名干部每月至少入户走访2次,累计走访群众1.3万余户次,慰问群众达4万余人次,收集各类诉求约506条,解决约500条,涵盖种植养殖技术咨询、子女入学升学难题、社保医保办理疑问等方面。对偏远牧点的200余户群众,采取“骑马+步行”的方式定期走访,确保实现走访全覆盖。二是双语沟通打破“语言墙”。在全乡8个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双语接待岗,安排16名精通双语的干部轮流坐班。双语热线电话日均接听来电20余个,对10余名听力障碍群众提供手语辅助沟通服务。发放双语版《民意征集表》5000余份,用漫画形式标注常见诉求图标,方便群众反馈,响应时间从原来的平均2天缩短至1天以内。三是田间地头开“现场会”。农忙时节,在麦田、树林、水渠旁累计召开小型议事会2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000余人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让大家能够更好掌握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单产,掌握更多的销售渠道。


二、聚焦民生解难题,让“服务单”办得更实

一是生产帮扶“点对点”。组建由8名农技员、8名养殖大户组成的“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养殖户家中开展业务指导达150余次,还对500余户细毛羊养殖户开展圈舍改造指导90余次,疫病防治培训30次,受益牧民达2000余人次。个别村工作队积极与农资店签订合作协议,为偏远地区120余户群众提供化肥、农药“送货上门+先使用后付款”服务,解决农资采购难的问题,确保群众正常农业生产。二是生活保障“面对面”。为全乡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村医每月上门测血压、送常用药达680余次。乡卫生院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今年已为50余名老人提供住院全程代办手续服务。为困境儿童配备“爱心妈妈”,各工作队每周进行青少年辅导作业、购买学习用品,参与儿童达150余人次,让她们切实感受到温馨与关怀。三是急事难事“马上办”。设立“群众急办件”绿色通道,对突发情况1小时内响应。今年年初暴雪,迅速组织300余名干部、党员清理道路积雪总里程达600余公里,协调5辆铲车打通被困牧户物资运输通道,及时为30余户受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和燃煤,确保群众顺利渡过极端天气。


三、依托文化聚人心,让“情感桥”搭得更稳

一是文化活动融入“烟火气”。在肉孜节、古尔邦节、春节、元旦等节日举办“乡村大舞台”活动30场次,群众自编自演反映邻里互助、政策惠民的小品20余个,穿插“党的政策知识问答”,吸引群众观看达5000余人次,为群众发放面粉、清油等生活用品奖品500余份。农闲时举办“家庭刺绣比赛”、“马背叼羊赛”等活动8场次,参与群众达3000余人次,赛后开展交流,大家积极分享个人经验,不仅增进双方的感情,还促进技艺水平提高。三是“草根宣讲”讲透大道理。选拔4名退休教师、致富带头人等组成宣讲队,开展政策宣讲活动35余场次,用“拉家常”方式讲解医保报销比例调整,覆盖群众达520余人次;制作“政策明白卡”1500余份,印上各类惠民补贴发放标准、申请流程和经办人联系方法张贴在村民家中显眼处,有效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率,从原先的30%提升至90%。


四、联动协作提效能,使“责任链”拧得更紧

一是多部门联动闭环管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由村党支部初步分类,简单事项如开具证明等2天内办结率达95%;复杂事项由乡党委牵头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办法、途径,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最长不超过30天,邀请司法部门参与,确保合法合规。办理进度每周在村委会公示栏更新,办结后由群众签字确认,群众满意度从原来的60%提升至90%。二是考核倒逼主动作为。将群众工作纳入驻村干部“月考”,考核内容细化到入户次数、诉求解决率、群众评价打分等多项指标,对连续2个月评分低于80分的工作队,由乡领导约谈;每季度评选“群众工作能手”,并在全乡大会上分享经验,激励干部比学赶超,驻村干部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显著增强。(通讯员:兰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