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从“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的古训,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时代命题,人才始终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核心动力。唯有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才能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为时代发展奏响激昂强音。
识才要“拨开迷雾”,精准识别“真金”。 人才并非都戴着“光环”,有的可能藏于基层一线,有的或许在小众领域默默深耕。如果只用“学历”“头衔”作为唯一标尺,难免会错失真正的“实干之才”“创新之才”。识才当有“不拘一格”的视野,既要看到“显才”的光芒,也要发现“潜才”的价值,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实干者有舞台、创新者有机会,确保每一份才华都不被埋没。
爱才需“用心浇灌”,营造暖心环境。 人才的成长,既需要施展才华的“硬平台”,也需要安心发展的“软环境”。打造“人才社区”,配套优质教育资源和健康管理服务,让人才“来了不想走”。爱才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拿出“店小二”式的服务,解决人才最关心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温暖,方能留住心、聚起力。
用才贵“各尽其能”,搭建干事舞台。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用得好,才能释放最大效能。用好人才,关键是要“人岗相适”,党组织在用人时,要给人才压担子、搭台子,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释放潜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容才当“开放包容”,涵养创新生态。 创新之路从非一帆风顺,允许试错才能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科研人员敢于大胆尝试;为失败项目提供“二次创业”支持,让人才不惧怕挫折。容才,就是要容忍“探索性失误”,理解“创造性不足”,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多元人才,让创新活力在包容中充分涌流。(榕江县车民街道办事处:邓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