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榜样是最好的说服”。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更需要以模范引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想为”的内生动力、“善为”的能力素养、“敢为”的胆识气魄,让精神力量转化为发展实践的磅礴动能。
立起精神坐标,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火炬。从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坚守,到黄文秀“扎根泥土,奉献青春”的执着,这些时代模范始终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活载体、新时代的模范引领,让红色精神标识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共同价值追求,破解广大党员干部“躺平”的懈怠思想、“多干多错”的畏难情绪。通过树立日常工作中可见、可学的身边榜样,有效破除思想惰性,唤醒干事创业激情。
构建引领机制,构建基层示范带动体系。突出一线导向,重点挖掘基层干部、年轻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区分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不同类型榜样,让模范“活”起来,不再是“远在天边”的“大人物”,而是“近在眼前”的“小角色”。并多以现代化新媒体、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展现模范人物的“高光时刻”与“平凡日常”。让日常工作中的模范带动起来,必要时采用结对培养干部,加强成果转化,推动先进模范经验标准化推广。
完善容错机制,营造“想为”“敢为”的工作氛围。健全科学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对担当作为干部在评优晋升中予以倾斜,避免“干得多错得多”的逆向淘汰,消除党员干部“怕出错、怕担责”的顾虑,杜绝“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消极心态。真正为担当者撑腰鼓劲,让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营造出“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性循环,凝聚起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贵州省从江县贯洞镇人民政府: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