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一年级校服970元引热议,校园采购当坚守节俭初心
时间 :   2025-11-17 16:4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杭州萧山一年级校服定价970元一事引发社会广泛讨论。这笔包含2套夏装、2套秋装、1套冬装的费用,在家长群体中形成鲜明分歧:部分家长认为校服实用省心,能省去日常穿搭开销,只要质量过硬,批量采购的定价可接受;另有家长直言价格偏高,更有声音反映部分学校校服总价已达两三千元,频繁换款进一步加重家庭负担。(2025年11月16日九派新闻)


970元的校服定价,是否合理不能脱离普遍消费语境空谈。在一线城市,这笔费用或许不会让多数家庭感到压力,但放到普通农村或工薪家庭中,已算得上一笔不小的开支。校园消费本应贴近大众承受能力,校服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学生着装统一、便于校园管理,而非通过高价彰显“品质”。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服装耐磨、舒适、合身即可,过度追求高价款式,反而可能滋生盲目攀比心理,违背校服设计的初衷。


此事引发热议,本质上是公众对校园采购公平性、合理性的关注。按规定,校服采购需遵循规范采购程序,但过往“天价校服”背后的腐败乱象、部分地区教育部门的攀比采购行为,让公众对高价校服天然抱有警惕。即便此次采购全程合规、质量过硬,也难免让人心生疑虑,校园采购是否真正做到了货比三家、精打细算?高价是否必然等同于高品质?


校园采购绝非单纯的“买卖行为”,更关乎教育引导与责任担当。校服采购既要守住质量底线,确保面料安全、做工扎实,更要坚守节俭理念,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学校应主动畅通沟通渠道,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让家长参与到采购决策中,做到公开透明、合理定价。教育部门更需加强监管,遏制采购中的攀比之风与利益输送,推动校服回归“实用、经济、得体”的本质。


教育的初心是立德树人,节俭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校服采购摒弃奢华、坚守朴素,不仅能减轻家庭负担,更能向学生传递勤俭节约的价值观。让校服定价回归理性,让采购过程经得起监督,才能真正赢得家长信任,让校园消费更具温度与公信力。(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