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别再拿基层干部当“数字纺车”
时间 :   2025-11-14 18:0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国检前夕,基层仿佛被按下“加速键”,有的地方把窗口人员全数抽离,奔波在村组核对收入、重算数据;有驻村干部手机里存着多个版本的收入测算表,随时准备按最新口径重填;连“僵尸群”清理也被量化成任务,有人如实填报“保留两个工作群”就被要求改成“0”。遍访、拍照、填表、签字、盖章,一轮轮重复操作把干部变成高速旋转的“数字纺车”,24小时待命,却离解决真实问题越来越远。


症结在于考核逻辑被“数字冲刺”绑架。层层加码之下,上级先模拟再督查,横向排名又“一票否决”,逼得地方把有限资源砸向能立刻显示分数的指标;“指尖留痕”则通过APP、在线表格把每个环节数字化,干部在多个系统之间复制粘贴,稍晚上传就被电话催促。指标捆住资源、排名决定去留、数字等于政绩,基层治理被迫演成“数字游戏”。驻村干部不仅要遍访脱贫户、监测户,还得满足“人均一万、增速二成”等硬性线,不管产业基础如何的要求。达不到就只能重新测算、重新分类,甚至“创造”增长,人才链条在这种高转低效的耗散中被迫“内卷”。


要让干部从迎检苦役中脱身,组织部门必须先用权责清单把边界划清。《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已写明要明确职责,很多地方也有探索。浙江嘉善县把村级工作事项压缩成“1张权责清单+4本明白账”,规定凡未纳入清单的指令不得摊派到村;湖北宜昌通过“责任事项公开栏”把迎检任务逐项上墙,干部照单履职、群众同步监督。真正落地需要“清单公开、指令可查”。哪些事项必须配合、配合到何种程度、谁来验收都要明白写进清单,临时加码必须注明依据和责任单位。同时容错机制也要跟上。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设立“容错清单”,对因改革探索未达预期、客观条件制约导致指标落后的情况,可在备案后免责;反之,对层层加码、虚假造表的上级指令要在监督中亮“红牌”。此外,数据共享应替代重复填报。四川乐山市“基层治理一表通”把涉农数据统一入库,基层只需录入一次即可供多部门调用,确需入户核查的事项也限定频次和流程,减少对群众的反复打扰。


考核的“指挥棒”也要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对驻村和一线干部的评价应围绕产业发展、矛盾调处、民生服务等场景设定,并与培训、任用、激励联动,让“真本事”有价值、“数字游戏”无出路。干部要被允许对无依据、无资源的临时指令说“不”,通过制度渠道申请复核。基层治理需要的是“解题手”而非“打卡人”,只有用权责清单厘清边界、用容错机制兜住底线、用数据共享减轻指尖负担,才能让干部把时间精力用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和群众家里,稳住干部人才链条,让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有真支撑。(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