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768元“自愿”软件费引争议,教育减负不能败给“变相加码”
时间 :   2025-10-30 18:2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日前,网友在问政深圳平台报料,华南中英文学校和翻身实验学校西校区存在不合理收费。网友称孩子需花768元(初一至初三一次性收费)买“E听说”软件做英语跟读作业,虽说是自愿,但感觉不买不行,且收费高、没必要。(2025年10月29日中国新闻周刊)


深圳两所学校向初一至初三学生推广“E听说”英语软件,一次性收费768元,家长在问政平台质疑“虽说是自愿,却感觉不买不行”。面对争议,教育局回应“非官方摊派、购买自愿”,看似撇清了责任,却未能解答家长心中的核心疑问,当学习软件与作业挂钩,“自愿”是否成了变相的“强制”?


教育“减负”喊了多年,整治乱收费更是持续推进的重点工作。可这768元的软件费,显然与减负理念背道而驰。对普通家庭而言,这笔费用并非小数目;对学生来说,本应简化的英语跟读作业,反而因“付费软件”多了一层门槛。若不是学校将软件与学习任务绑定,家长怎会陷入“不买不行”的两难?校领导与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直接管理者,即便没有明确强制,也难辞其咎,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推荐高价软件,本质上是给教育“变相加码”,让减负沦为形式。


当下教育环境本就充满竞争压力,家长为孩子学习已投入不少精力与成本,教育部出台的减负政策,正是为了给学生松绑、给家庭减压。可这起事件中,高价软件的出现,不仅没减轻负担,反而可能暗藏利益链条。教育局一句“非强制”的回应,看似合规,实则是对问题的回避:软件是谁推荐的?为何选择这款高价产品?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这些关键问题不查清,“自愿购买”就可能成为乱收费的“遮羞布”。


治理教育乱收费,不能止于“轻飘飘”的回应,落实教育减负,更容不得“变相加码”。作为主管部门,教育局不能仅以“非官方行为”置身事外,而应主动牵头调查,查清软件推广的来龙去脉,厘清学校、教师的责任,若存在腐败或违规问题,更要严肃追责。唯有如此,才能让家长放心、让减负落地,避免“自愿”成为教育乱象的挡箭牌。(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