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的三维路径
时间 :   2025-10-29 19:3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宋玉旭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任务,并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作为重要部署。这一战略部署深刻把握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揭示了人才作为创新活动的承担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激活人才引擎,释放新质生产力内生动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其发展质量直接取决于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知识载体和创新主体,成为推动生产力实现质变的核心要素。高水平人才通过原始创新、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化,持续推动生产力体系向更高层次跃升。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新一轮活跃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呈现集群突破态势。这一发展趋势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具备跨学科背景、掌握前沿技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可以说,人才质量决定着科技创新的高度,人才规模影响着产业变革的广度,人才结构关系着经济发展的效能。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供给体系,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筑牢支撑体系,构建人才发展新生态。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支撑体系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实基础。教育培养体系要立足未来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基础学科建设,促进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当前,多所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打破专业壁垒,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有效提升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创新平台体系要注重能级提升,加快建设高水平科研设施,打造重大创新平台,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一些地区通过布局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研究院,形成了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的强磁场。政策制度体系要突出效能导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充分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


创新赋能机制,打通人才发展快车道。实现人才有效赋能需要在三个关键机制上协同发力,为新质生产力跃升提供可靠的路径保障。产才融合机制要着力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布局人才队伍,依托人才优势培育新兴产业。部分地区探索的"以产引才、以才促产"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机制要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强化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形成政策合力。通过建立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有效破解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生态优化机制要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引擎驱动、体系支撑和机制创新三者协同发力。只有构建起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战略主动,让人才的智慧之光充分照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进道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宋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