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医院“家属献血”事件凸显献血科普亟待加强
时间 :   2025-10-28 18:2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碗纠梅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事件回顾与官方回应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反映武胜县某医院要求患者家属必须先献血才能为病人进行手术。视频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对医院的这种做法提出质疑。

涉事医院工作人员解释,此举实属无奈:“因为广安的血站血液告急,医院用血只能先保证急诊的手术用血”。面对血源短缺的紧张局面,医院才希望家属能够参与献血,以缓解用血压力。

当地卫健部门随后介入调查,并在一份回应中澄清:“医院没有强制要求必须献血才能做手术,只是提倡献血,这样用血的费用就会低一点”。该局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目前医院已安排为患者进行手术,同时就情况与家属进行了进一步沟通解释。

此次舆情事件反映出在无偿献血科普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一是宣传内容单一,缺乏常态化传播。目前,许多地区的无偿献血宣传多集中在“世界献血者日”等特定时间节点,缺乏持续性的科普教育,导致公众对献血知识、用血机制了解有限。

二是政策解读不足,公众认知偏差。对于“亲属献血可降低用血费用”等政策,相关部门宣传解读不够深入,使公众在紧急情况下才首次接触这些信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三是沟通方式简单,引发误解。医护人员在面对血源紧张时,若沟通方式不当,容易让患者家属产生“强制献血”的误解。这也反映出医疗系统缺乏规

范的沟通流程和舆情应对机制。

加强献血宣传的建议

针对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对加强无偿献血宣传与科普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构建常态化无偿献血宣传与科普机制。打破“运动式”宣传局限,将无偿献血科普融入日常宣传工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献血知识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通俗易懂的献血科普内容,提高公众认知度。

二是创新宣传形式与内容。借鉴“直播+见证”等创新模式,通过真实案例、现场直击等方式,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上与线下活动,形成立体化宣传格局。

三是强化政策解读与信息公开。对献血用血政策进行全面解读,特别是对“互助献血”、“血费减免”等易引发误解的政策,要提前做好科普工作,增加政策透明度。

四是加强舆情监测与应对。建立健全无偿献血相关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回应公众关切,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

武胜县医院“家属献血”事件虽已得到妥善处理,但暴露出的献血科普短板不容忽视。在临床用血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构建多元立体的无偿献血宣传格局,提高公众对献血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已成为保障医疗用血安全的必然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的美好愿景。(从江县科学技术协会:碗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