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我们迎来第3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暨中国第12个国家扶贫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千年贫困,以“精准扶贫”的战略智慧和“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谱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广大党员应深刻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要自觉将使命扛在肩上,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勇担重任、再立新功。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决战决胜的“坚强堡垒”。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到地方层层压实责任,从建立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到开展整改“回头看”,从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到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协同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精准施策到全面胜利,正是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路径清晰、成效卓著的“中国方案”。新征程上,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当好防止返贫、促进乡村振兴的“前哨尖兵”,主动下沉一线,动态摸排风险,确保对易致贫返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做好统筹资源的“桥梁纽带”,在“万企兴万村”等行动中主动对接,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汇聚,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激发内生动力,淬炼志智双扶的“发展引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的减贫实践始终坚持“志智双扶”,通过教育赋能、技能兴农、文化扶志等方式,不仅实现了物质条件的改善,更完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与精神洗礼。在“扶智”上,从技术下沉、技能培训以破解生产难题,到塑造区域品牌、拓宽电商渠道以打通产销通道、构建全产业链条,一系列创新举措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在“扶志”上,通过宣传“艰苦奋斗摘穷帽”的先进故事,破除“等靠要”思想,引导群众从“心”立志。这种以人为本、既重“输血”更重“造血”的减贫实践,为全球贡献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志智双扶”的排头兵。既要做好“扶志”宣传员,精准传达强农惠农政策,宣传榜样故事,引导群众从“要我振兴”到“我要振兴”,又要当好“扶智”的实干家,推动科技和人才下乡,加速新型农民培育,实现“富口袋”与“强脑袋”的统一。
立足崭新征程,谱写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三农”工作中心已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到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从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到培育本土致富带头人,从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到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从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到培育时代文明新风,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正在广袤的田野上竞相迸发。“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也为全球提供了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中国路径”。未来,广大党员要当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先锋”。要深刻把握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核心要义,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积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乡村,让更多农民享受到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委组织部: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