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是管党治党的中流砥柱,其足迹里镌刻着忠诚、奋进与为民的初心。从井冈山时期“把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创新,到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一代代组工干部用忠诚铸魂、以实干筑基。循着这些铿锵“组”迹,方能锻造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组工“铁军”,为事业发展筑牢组织根基。
循“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忠诚“组”迹,淬炼政治过硬的“金刚体”。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政治属性要求组工干部必须把绝对忠诚融入血脉。回望党史,延安时期曾志同志为保守组织秘密忍痛弃子,新时代李林森部长“把生命献给组织工作”,这些用生命书写的忠诚篇章,树立起组工干部的精神坐标。组工干部要答好这份忠诚考卷,必须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终身课题,在反复对标“两个维护”的实践中淬炼过硬政治品格,让“对党忠诚”真正融入血脉、铸入灵魂;更要主动到基层党建的难点中啃硬骨头,于干部考察的细枝末节处守牢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强烈责任感把好政治关口,以铁肩担当书写新时代组工事业的精彩答卷。
循“博专兼修驭全局”的奋进“组”迹,锻造本领高强的“多面手”。组工干部身处抓党建、选干部、聚人才的关键岗位,其能力本领直接关系组织工作的质量与成色,更是服务大局的核心支撑。太行山下的“政策通”王彦生,三十载深研细磨干部政策,80本考察笔记写满识人慧眼;钱塘江畔的“组工大脑”团队,以数字赋能精密布局人才方阵,将堵点难点化为创新起点。这些躬身实践的奋进篇章,矗立起组工专业的时代标杆。要让工作质效跟上大局步伐,组工干部必须在“博”与“专”上下功夫。既要深学党的理论、政策法规,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更要躬身实践,主动到改革攻坚的前沿经风雨,在乡村振兴的一线增本领。每一位组工干部都应当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把学问见识转化为精准施策的实招,让实践经验沉淀为提质增效的良方,真正让组织工作的成效体现在服务大局的实绩上,书写组工干部奋进担当的精彩篇章。
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组”迹,厚植枝叶关情的“赤子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组织工作的永恒坐标与组工干部的行动指南。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推广“干部十不准”,李宏塔坚持“骑自行车走访”了解民情,这些为民典范深刻诠释了组工干部的初心使命。组工干部当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信条,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社区楼栋,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时听准 “牢骚话”里的期盼,从“家常事”中发现治理堵点。这些“第一手资料”都会转化为优化人才政策、强化基层治理的精准方案,让组织资源向民生难点倾斜,使干部考核锚定群众口碑,最终让组织工作更接地气、干部选任更合民意,让“为民”二字在组织工作中落地生根。(中共高唐县委组织部:徐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