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位家长因孩子所在小学二年级每周仅1节英语课发起投诉,认为课时过少;官方回应称,该课时安排符合相关规定。(2025年9月9日九派新闻)
深圳家长投诉二年级英语课程安排少,这则新闻,一面是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急切期待,一面是学校依规而行的教学安排,折射出当下家庭教育焦虑与科学教育规律之间的碰撞。
在全国多数地区小学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的背景下,深圳小学二年级就引入英语教学,本已是外语启蒙的“先行一步”。可部分家长仍不满意,执着于“加课时”,本质是陷入了“课时越多=学得越好”的误区。家长盼孩子“快进步、少落后”的心情不难理解,但“卷”课时之前,更该看清二年级英语教学的核心——不是“填知识”,而是“启兴趣”。
对7-8岁的孩子来说,英语学习的关键在于“启蒙”而非“灌输”。教育部门之所以将低年级英语定位为兴趣引导,正是基于儿童认知规律: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语言的接受更多依赖生动的场景(如儿歌、短句、游戏),而非系统的语法或大量词汇。一周1节课,既能通过轻松的教学让孩子接触英语、建立好感,又不会占用过多时间,避免与汉语拼音学习混淆,更不会因内容过载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若强行加课,看似“喂得饱”,实则可能让孩子因“消化不了”而抵触英语,反而为后续学习埋下隐患——这不是“为孩子好”,而是典型的“揠苗助长”。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待本无可厚非,但“爱”不能脱离科学规律。如今不少家长陷入“超前焦虑”,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却忘了“起跑线”的本质是“平稳起步”而非“抢跑”。二年级英语课的价值,是让孩子觉得“英语很有趣”,而非让他们“必须学会多少”。即便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也可通过亲子共读英语绘本、看动画等轻松方式拓展,而非要求学校增加课时、加重课堂负担——毕竟,教育的“减负”,既需要学校依规落实,也需要家长放下过度期待,给孩子留出适应和兴趣培养的空间。
学校的课时安排,是基于儿童发展规律和教育政策制定的,并非“随意为之”。希望家长们能理性看待低年级英语教学,少些“课时焦虑”,多些对孩子兴趣的关注。毕竟,让孩子爱上学习,比“多学几节课”更重要;让教育回归科学节奏,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成长“赋能”,而非“加压”。(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