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要求基层单位制作视频、评选工作方案中要求以PPT辅助汇报……日前,上海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3起“屏幕造景”行为被“点名”。这些屏幕里的形式主义问题不光增加基层负担,还容易滋长甚至复制出更多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必须坚决摒弃。
破解“屏幕造景”要在树牢正确政绩观上持续用力。“屏幕造景”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衍生,与其他诸如“刷白墙”“扮黄羊”的形式主义并无实质区别,背后均有政绩观错位的影子。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时刻谨记“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才能将精力更多用在谋发展求实效上。正确政绩观树立起来,屏幕里的过多包装自然就没有立足之地。
破解“屏幕造景”要在厚植为民情怀上持续用力。最好的政绩不在包装精美的视频或是PPT里,而在群众的口碑里。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不怕群众有意见,就怕领导不满意,对上对下温差明显,热热闹闹搞形式、费尽心机博眼球,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容易伤了群众的心。只有俯下身子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厚植党执政的根基。
破解“屏幕造景”要在优化考核导向上持续用力。通报中提到的要求以PPT辅助汇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在一些地方并不鲜见。当考核的指挥棒出了偏差,实际呈现的结果可能谬以千里。没有实绩的支撑,再酷炫的PPT和视频也照不见为民的初心。唯有优化考核导向,将考核重点放在实际工作成效以及群众满意不满意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对数字化手段的合理运用提出具体要求,才能树立起轻包装重实效的鲜明导向。
破解“屏幕造景”要在压紧压实责任上持续用力。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让屏幕里的形式主义失去土壤,离不开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工作中多问一问具解决了哪些具体问题、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效,就足以传递重实干、重实效的明确信号。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诸如“屏幕造景”等形式主义问题的纠治力度,及时通报典型案例深化以案促改,切实让花里胡哨的表演行为没有市场。
数字化不应成为形式主义变异滋生的土壤,而应成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助力。毕竟,形式永远是服务于内容,再华丽的包装没有实绩的支撑也是无本之木、无根之水。对于阻碍工作落实、增加基层负担的“花拳绣腿”,不妨能减就减、能删就删。惟其如此,基层干部方能轻装上阵,把精力全部用谋发展惠民生上,真抓实干在基层自然会蔚然成风。(山东省海阳市纪委监委:包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