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号角激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持续涤荡着党心民心。广大青年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正处成长“拔节孕穗”的关键期。能否从一开始就筑牢思想根基、涵养过硬作风,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底色,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未来。因此,青年干部必须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成长的“第一课”和“必修课”,在思想深处扎下根,在行动自觉中见真章。
筑牢思想堤坝,常照作风“明镜”。“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思想堤坝的坚固,源于对“小节”背后“大害”的深刻洞悉与主动拒腐的清醒自觉。部分青年干部刚刚走出校门,易受社会不良习气浸染,或将“人情往来”视作无关痛痒的“小节”,或将八项规定精神理解为仅针对特定层级的“软约束”。这种认知偏差,实则是理想信念根基不牢、宗旨意识淡薄的体现,为作风溃败埋下“蚁穴”。青年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任何微小的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都是侵蚀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腐蚀剂。因此,必须时刻以“寸棉不取”的清廉标准自警自省,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遵循。要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拂思想之尘,通过系统学习、深刻反思和警示教育,不断加固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确保源头活水清澈如许,永葆政治本色。
严守行为边界,校准权力“准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青年干部手握或大或小的权力资源,能否坚守勤俭清廉的法度,不仅关乎个人名节,更深刻影响政权根基的稳固。“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反复昭示着奢靡享乐对国家兴衰、政权更迭的决定性影响。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一,正是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和特权享受。青年干部处于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形成的关键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考验,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深刻理解“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的千钧分量。要自觉将八项规定精神作为行为的“高压线”和“边界尺”,在处理公与私、情与法、俭与奢的关系时,做到泾渭分明、毫厘不差。唯有以史为鉴,深刻领悟“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兴衰铁律,时刻校准权力运行的“准星”,才能在各种“围猎”和“陷阱”面前岿然不动,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服务人民。
砥砺实干担当,涵养为民“清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其终极价值在于激励青年干部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为民初心、砥砺实干担当。八项规定绝非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鲜明指向,正是为了廓清阻碍干事创业的迷雾,让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青年干部当如“苔花”,虽处基层一线或平凡岗位,亦当心怀“牡丹”般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要力戒漂浮作风,主动沉下身子、深入群众,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最真实的声音,感知最迫切的诉求。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聚焦主责主业,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转化为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实际效能;把心系群众、务实高效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项惠民政策、每一次为民服务之中。这种“如米小”却“学牡丹开”的务实担当,正是八项规定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干部身上最生动、最富生命力的体现,也是赢得群众信任、夯实执政根基的坚实力量。(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委组织部:霍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