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打好基层减负攻坚战、持久战,贵在落实、重在成效,要将“实”字始终贯穿基层减负始终,确保减负举措精准落实、取得实效。
精准施策向“实”发力,让“轻舟”远航。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之所以在基层长期存在,如同顽瘴痼疾一样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根源在于没有从实际出发、精准解决问题。要明确单位部门职责,聚焦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细化减负措施,及时对“超负荷运转”“空转内耗”等行为匡正纠偏,真正压实“减”的责任、厘清“减”的重点、落实“减”的举措。要在深挖根源上下功夫,对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完善相关制度、堵塞漏洞,形成有力震慑,在建章立制上求实效。要抓住“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严查“明减暗不减”“此减彼不减”等情况,坚决防止“折腾基层”、搞“花架子”,让基层干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
强化执行真抓“实”干,让“劲马”驰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基层减负不仅要“减负担”,还要为干部“添动力”。要深化履职事项清单成果运用,杜绝基层干部“小马拉大车”,明晰基层干部“责任田”,明确工作权责边界,防止任务层层加码、责任甩锅下推。要强化数据赋能,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平台,让数据多“跑腿”、干部少“跑路”,构建“云算、数联、人干”的基层工作新格局,推动基层工作更具活力、更有成效。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和错误,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基层干部“干有劲头”“做有盼头”。
常态完善巩固“实”效,让“实干”成势。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绝不是打造减轻责任、敷衍躺平的“温床”,而是责任更重了、要求更高了。为政之要,贵在务实,重在落实。要坚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现场走访、座谈交流,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坚实依据。要把为基层减负作为监督执纪的重点内容,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动态监测,真正把减负“焦点”对准基层干部“痛点”,变“基层负重前行”为“实干携手共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让广大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到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提效能”,激发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形成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让“实干”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强音。(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委组织部:刘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