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青年干部既是推动变革的“生力军”,更是担当使命的“主力军”。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基层环境中锤炼能力、提升本领,是每一位青年干部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为青年干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练就“三招”硬本领,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现实责任,是新时代青年干部走好“赶考路”的关键所在。
一、学深悟透政策精神,筑牢政治能力的思想根基。政治能力是干部能力体系中的“定盘星”。青年干部要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就必须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把准政治方向之舵。要提升政治能力,青年干部必须把政策学习作为日常工作的“必修课”。一方面,要建立常态化的学习机制,通过“每周一学、每月一测、每季一评”的方式,推动政策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用结合,将政策学习与县域实际紧密结合,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政策进村(社区)宣讲”活动。通过面对面解读政策、回应群众关切,让青年干部在服务群众中深化理解,在实践锻炼中提升政治敏锐性,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强化传帮带机制,夯实专业能力的成长路径。专业能力是青年干部立足岗位、服务群众的“看家本领”。当前,许多青年干部从校园或机关走向基层一线,面对复杂多变的治理环境和多样化的群众需求,往往存在经验不足、方法欠缺的问题。因此,建立健全“传帮带”机制,是帮助青年干部快速成长、实现角色转变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可推行“1+1”结对帮扶制度,即一名经验丰富干部带一名青年干部,帮助其快速掌握工作流程、政策标准和突发事件处理方式。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岗位练兵”“业务比武”活动,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实地操作等方式,提升青年干部的实战能力,激发青年干部比学赶超的热情。
三、扎根一线淬炼,筑牢群众工作能力的实践根基。群众工作能力是干部能力体系中最贴近群众、最体现初心的能力。青年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唯有真正走进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方面,要推动青年干部“沉下去”,落实“驻村(社区)工作制”,积极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矛盾纠纷调解、农技服务等工作中,真正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另一方面,要建立“民情日记”制度,青年干部要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并定期汇总分析,推动问题解决闭环管理。更重要的是,青年干部要在下基层中锤炼群众语言、提升沟通技巧,可以通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学会“说土话、讲实理、办实情”,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中共保康县委组织部: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