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强“脾胃”引“活水”,化解人才“消化不良”
时间 :   2025-05-12 22:3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中央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然而,现实中一些企业尽管不惜重金引才,却因组织僵化、文化官僚化,致使人才“水土不服”,闲置流失现象频发。某知名科技企业2023年调研显示,超40%的新引进人才在一年内未能发挥预期作用。这一现象警示我们,强“脾胃”引“活水”,治愈人才“消化不良”之症,才能让人才与企业携手共进。


人才“消化不良”,实则源于组织生态“病症”。部分企业将人才当成“速效药”,却忽视组织自身的承载能力。一些传统制造企业高薪引进AI团队,却因层级审批冗长、部门壁垒森严,致使项目短时间搁浅。决策链条过长、创新容错机制缺失,使得组织“消化功能”不足,人才难以施展拳脚。这并非人才不足,而是组织生态无法将其价值有效转化。组织作为引才的主体,若自身机制僵化、文化落后,就如同“脾胃虚弱”,难以吸收利用引进的“营养”,导致人才的潜力无法释放。


治愈人才“消化不良”之症,需从机制革新与文化重构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用扁平化与内部创业激活“代谢”。健康的人才生态需以机制革新为基础。华为“军团模式”缩短决策半径,让人才快速响应市场;海尔“链群合约”以项目制释放潜能,将人才转化为创新“干细胞”。企业应从管控型组织转向赋能型平台,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提升组织“消化力”。


另一方面,用文化重构与动态评估“固本培元”。开放、容错的文化能减少人才“排异反应”,谷歌“20%自由时间”制度、字节跳动“透明化OKR”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建立“人才 - 组织适配度”动态评估体系,定期诊断岗位设计、权责匹配等指标,避免“消化不良”反复发作。文化与制度双管齐下,才能让人才与企业共生共长。


各地组织部门也应积极作为,推广“人才生态评估”工具,助力企业自查自纠。企业自身要刀刃向内进行改革,将“人才意识”转化为“制度创新”。引才如引水,唯有强基固本,活水方能长流,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