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祛除调研虚火 方能求得真经
时间 :   2025-05-06 19:4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某地“剧本式”调研被曝光,基层安排群众台词、预设参观路线的荒诞现象,折射出形式主义痼疾。有关数据显示,超六成基层干部反映“陪同调研任务过重”,调研陷入“层层陪同、剧本预演、问题悬置”的怪圈,实质是政绩观扭曲的典型症状,与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背道而驰。


这类调研乱象根源在于扭曲的政绩观导向。部分干部将调研异化为“交作业”任务——有的热衷“打卡式”调研,停留于“到此一游”;有的打造“盆景式”现场,专挑“明星村”回避矛盾;更有甚者将群众意见视为“干扰项”,用材料汇报代替一线倾听。这种现象既暴露懒政思维作祟,更折射出“调研只为秀成绩”的错误认知。究其本质,是形式主义在政绩观层面的深层浸染,亟待从思想根源破题。


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构建全周期调研治理机制。当前机制设计暴露三重短板:提前“打招呼”削弱调研真实性,重“留痕”轻实效导向助长形式主义,整改环节缺乏督导致使问题搁置。对此,既要传承“四不两直”优良传统,更要注入时代元素——某省运用“云调研”平台实时采集群众意见,某市开发调研问题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全程留痕。数字化赋能为调研提质增效开辟新路径。


重构调研体系需践行“三真”标准与数字赋能相结合:首先“真下去”,如成都建立“双随机”调研库,随机抽选点位、随机选择入户;其次“真倾听”,门头沟推行“三同”工作法,干部帮农户收秋时发现补贴发放滞后等真问题;更重要的是“真解决”,潍坊实行“问题销号制”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同步构建“线上+线下”双轨调研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民生痛点,形成“发现问题-分析症结-整改反馈”的全周期闭环。


刘少奇同志曾指出:“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调研非舞台表演,而是治理创新的实践起点。在改革发展攻坚期,各级干部更需褪去“剧本”滤镜,在田间地头闻民声、在矛盾一线觅良策,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调研效能。唯有以问题意识为指引,以制度创新为支撑,方能守住调研初心,让这个传家宝焕发时代生机,成为察实情的“显微镜”、破难题的“手术刀”。(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