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劳模精神如同一股奔涌的活水,激荡着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勾勒着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
以敬业之心深耕乡村产业,筑牢振兴“压舱石”。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事业全面展开,农村产业发展成果令人目不暇接,这离不开一个个农村劳模们的坚守和付出。敬业是劳模精神的底色,更是深耕乡村产业的根本定力。当土地成为“舞台”,当产业化为“事业”,劳模们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把对乡土的热爱转化为精耕细作的行动,他们以“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让乡村产业在“深耕细作”中厚植根基,让特色产业崛起成势。浙江安吉竹艺劳模杨占勇,深耕竹制品工艺20余年,将“竹编”变成“竹艺”,让安吉竹制品走向国际市场;贵州茶叶劳模张天福,毕生致力于茶产业研究,从种植到制茶工艺全链条革新,让“都匀毛尖”香飘世界。这种敬业之心,让乡村产业告别“粗放式”发展,迈向“精细化”“高端化”,成为乡村经济的“硬支撑”。
以创新之力破解发展难题,激活振兴“动力源”。面对资源约束趋紧、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技术短缺等难题,劳模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科技应用、模式革新、业态融合中寻找破局之道,让“老问题”遇见“新解法”。创新逐渐成为了劳模精神的灵魂,更成为了突破乡村发展瓶颈的关键密钥。近年来,从“数字乡村”建设到“农旅融合”实践,劳模们用新思维、新技术重塑乡村发展逻辑。四川“电商劳模”杨才学,打造“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让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等特产通过直播走向全国,年销售额破亿元;浙江“民宿劳模”夏云标,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网红民宿”,创新“民宿+文创+体验”模式,带动桐庐莪山畲族乡旅游收入增长500%。这些创新实践,打破了乡村资源与市场的壁垒,让“沉睡资源”变成“发展资本”,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以奋斗之力绘就振兴画卷,凝聚振兴“同心圆”。从“一人富”到“众人富”,从“单干”到“共干”,劳模们以奋斗者的姿态,点燃群众激情,凝聚发展共识,让乡村振兴从“愿景”变为“实景”。奋斗是劳模精神的内核,更是汇聚乡村振兴合力的精神纽带。奋斗精神的感染力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形成了“传帮带”的示范效应,劳模们不仅自己干,更带动群众干,通过“劳模工作室”“技能培训站”“产业合作社”等平台,把技术、经验、资源传递给乡亲。江西南丰“蜜橘劳模”曾巩,成立“蜜橘种植合作社”,免费培训农户2万余人次,带动全县蜜橘产业年产值超50亿元;甘肃临夏“刺绣劳模”邓小娟,创办“巾帼扶贫车间”,培训绣娘3000余人,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这种“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奋斗格局,让乡村振兴从“单兵作战”转向“全员参与”,凝聚起排山倒海的攻坚力量。(山东省阳谷县金斗营镇人民政府:陈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