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党员干部要当上医、治未病
时间 :   2025-10-27 14:1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慈英男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黄帝内经》中记载,“上医治未病,下医医已病”,意思是是高明的医生在生病前就会干预,平庸的医生只会等病发后才会治疗。对于干部履职而言,“上医”代表着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能力,更是心里有责、手上有招的境界,靠的是真本事,展现的是大担当。


当下,部分干部习惯当“事后诸葛亮”,满足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要等问题凸显、矛盾爆发,才开始“高度重视”“紧急行动”“重点部署”,看似雷厉风行,实则暴露出前瞻不足、准备不周、工作不实的问题。这种“救火式”的工作惯性,折射出一种被动接受、消极应对的履职状态,不仅耗费大量的行政资源,更有可能贻误时机,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终损害事业发展和群众利益。


甘当“下医”的干部,既有思想认识上的缺陷,也有能力担当上的不足。有的干部把“治未病”视为投入大、周期长的“潜绩”,把“医已病”做成了轰轰烈烈的“显绩”,宁肯事后敲锣打鼓地“亡羊补牢”,不愿事前事无巨细地堵塞漏洞;有的干部平时不注重积累提升,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视而不见、见而不识,更无法给出务实有用的解决措施;有的干部认为“天塌下来个高的顶着”,对可能“引火烧身”的工作选择性回避。


变“下医”为“上医”,关键在于强化干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行动自觉。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刻把握“潜绩”与“显绩”的辩证关系,把工作重心放在平时,甘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二是要提升见微知著的真本领,通过主动学习增强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熟练掌握并运用防范风险的手段方法,做到手里有招、心里不慌,有效处置各类风险隐患。三是要锤炼务实担当的硬作风,对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力争想在前、干在前,做到分内职责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将风险化解于未萌,将隐患消除在未发。


化“被动”为“主动”,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导、支持和保障作用。一是要鲜明树立重预防、重基础的用人导向,将善于“治未病”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因素,让那些默默付出耕耘的干部得到认可和重用。二是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在考核体系中提升预防性工作的权重,树立鼓励事前担当的明确导向,引导干部主动向前、防患未然。三是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厘清探索性失误与违纪违法的界限,为出于公心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有能力、有担当的“上医”放下担子,做好“治未病”的本职工作。(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慈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