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扣紧“三粒扣子”,锻造新时代县域忠诚可靠青年铁军
时间 :   2025-10-16 21:0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柳杰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基的关键历史阶段,县级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其政治品质、担当能力和廉洁操守,直接决定着基层治理的成色与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县域青年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以理论扎根铸魂,扣好“忠诚之扣”,筑牢信仰坚定的政治根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县域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重,青年干部极易陷入“忙于办事、疏于明理”的误区,出现“本领恐慌”与“信仰漂移”并存的现象。要构建本土化、场景化、沉浸式的理论学习体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走深走实、入脑入心。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夜校”“红色讲坛”等灵活载体,在革命遗址、脱贫一线开展情境教学,让理论从纸面走向地面。同时,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依托县域内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脱贫攻坚示范点等阵地,策划“重走初心路”“追寻先辈足迹”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干部在历史回望中感悟使命,在现实攻坚中强化“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让去哪就去哪”的组织纪律意识,真正将对党忠诚融入血脉、见诸行动。


二、以一线战场砺能,扣好“担当之扣”,锤炼善作善成的实战本领。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当前部分青年干部虽学历高、视野广,但缺乏基层历练,“纸上谈兵易,躬身实干难”。破解“能力断层”问题,必须把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识别干部的主考场。要推行“三线淬火”机制。将青年干部有计划地派往改革发展前沿线、矛盾纠纷集中线、民生服务第一线,在征地拆迁、信访积案化解、特色产业培育等“硬骨头”任务中摔打磨练。通过“压担子、交任务”,倒逼其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谋划”。更要创新考核方式,推行“事功导向”的场景化考察法。聚焦老旧小区改造、乡村环境整治等典型场景,重点看干部是否真正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而非制造“数据盆景”或搞“刷白墙式政绩”。对默默耕耘、不争彩头的“老黄牛型”干部,要建立发现与激励机制;对热衷形式主义、脱离群众的“表演型”干部,则要及时提醒纠偏。


三、以严管厚爱筑基,扣好“廉洁之扣”,守住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县域处于权力运行的末端,同时也是资金项目密集、人情关系交错的“风险高地”。青年干部社会阅历不足,极易成为“围猎”对象。要聚焦“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推进阳光治理改革。推广“村级事务监督一点通”“三资云监管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推动惠农补贴发放、工程项目招标、集体资产流转等事项全流程公开、全过程留痕,压缩暗箱操作空间,让群众看得见、查得到、信得过。也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明确容错边界,区分失误与失职、无心之过与明知故犯,对在推动乡村振兴、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中因先行先试出现偏差的干部,依法依规予以免责或减轻责任,切实做到“严管不苛责,厚爱不失度”。


扣紧理想信念、担当作为、清正廉洁这“三粒扣子”,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更是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唯有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实践之火锤炼钢筋铁骨,以纪律之尺规范言行举止,方能在“一极一县”建设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中共保康县委组织部: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