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干事创业的“生力军”,是推动发展的“先锋队”。“实干”与“担当”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工作的具体行动,是面对问题时的主动作为,更是扎根岗位、解决真问题的坚定选择。
对年轻干部而言,“实干”要体现在“把小事做扎实”的态度里。基层工作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更多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可能是耐心讲解一项惠民补贴的申领流程,让群众少跑一趟腿;可能是反复核对一组统计数据,确保每一个数字都精准无误;可能是跟进一个老旧小区的改造项目,协调解决居民关心的停车、绿化问题。这些看似琐碎的事,连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把每一件小事办稳、办细、办到位,就是最实在的“实干”。
“担当”则要体现在“敢接烫手山芋”的魄力中。工作中难免遇到“硬骨头”:可能是改革推进中遇到的利益协调难题,可能是突发应急事件中的责任分担,可能是新业务拓展时面临的未知风险。此时的担当,不是蛮干硬上,而是在充分调研、理清思路后的主动靠前——不把问题推给“前辈”,不把责任甩给“其他部门”,而是立足自身职责,琢磨解决办法,哪怕过程中会犯错、会碰壁,也愿意为了推进工作而“试错”“担责”。这种“不避事、不推责”的自觉,正是年轻干部该有的担当底色。
实干与担当,最终要靠“成长”来支撑。年轻干部有活力、有想法,但也面临经验不足、能力待补的短板。真正的实干者,会把岗位当成“练兵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积累经验,在听取群众意见时补足认知,在完成急难任务时提升本领;真正的担当者,会把挑战视为“磨刀石”,不畏惧暂时的“本领恐慌”,而是主动学习、查漏补缺,让自己的能力配得上“担当”二字。毕竟,只有自身“硬核”,才能在关键时刻扛得起责任、干得成事业。
新时代不需要“坐而论道”的“清谈客”,更需要“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年轻干部唯有以“干”为要,以“担”为荣,把心思放在办实事上,把精力用在解难题上,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站稳脚跟、作出贡献,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可靠力量”。(剑河县南加镇人民政府:陈礼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