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组工干部的“制服”
时间 :   2025-09-05 19:4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刘华阳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提到“制服”,人们会自然联想到阅兵场上的海军蓝、空军白、陆军绿,这些具象的服装,是职业身份的直观象征,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外在承载。而组工干部的“制服”,虽然没有统一的面料、款式与肩章,但它藏在“选贤任能”的严谨里,融在“强基固本”的坚守中,显在“服务人才”的热忱间,始终提醒着广大组工干部,要以更高标准、更实作风、更优服务,为党的事业筑牢根基。


忠诚是组工干部“制服”的底色,铸牢政治灵魂。忠诚,是组工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更是“精神制服”最鲜明的色彩。组工干部要以“政治三力”校准“制服”方向,确保“不偏航”。时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干部选拔中,不仅看业务能力,更看是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基层党建中,聚焦“两个维护”教育,推动党支部把“第一议题”学习抓细抓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擦亮“制服”光泽,确保“不褪色”。组工工作琐碎而繁重,从干部档案审核的“一字一句较真”,到人才政策落地的“一跟到底”,再到党建台账完善的“一丝不苟”,都需要“钉钉子”般的执着,正是这份对事业的赤诚,让组工干部的“制服”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愈发鲜亮。


公道是组工干部“制服”的筋骨,校准用人标尺。组工干部手握“选人用人”的标尺,身处“人情往来”的漩涡,唯有以公道正派为筋骨,才能让“制服”挺得直、立得稳,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要选人以公,让“制服”不沾“人情灰”。“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需得深入一线听取群众意见,把在重点任务中扛硬活、打硬仗的实干者选出来、用起来。同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回避制度,为“制服”筋骨筑牢。要评人以实,让“制服”不偏“政绩秤”。必须摒弃“唯台账”“唯汇报”的评价倾向,以“实绩导向”校准评价标尺,不看文山会海数量,而是看村集体经济增长了多少、基础设施改善了多少,让“制服”的筋骨更贴合“为实干者撑腰”的导向,也让更多干部把心思放在“干实事”上。


担当是组工干部“制服”的补丁,缝补民生难题。组工干部的“制服”,不会永远“崭新平整”,在急难险重的任务前,总会遇到“磨损”与“破洞”,而担当,就是为“制服”缝补缺口的“补丁”。要攻坚在前,用“补丁”补上“风险缺口”。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第一时间缀上“担当补丁”,冲锋在最前线,深入社区、乡村等基层前沿,调解纠纷、破解难题。要创新破难,用“补丁”织密“服务网络”。面对干部工作中的服务盲点,需得与时俱进,用好数字赋能平台,简化办事流程,把好最新政策关口,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圈,时刻关注民生,让组工干部的“制服”更贴合群众与需求,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日照市莒县县委组织部:刘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