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公交车慢行等候老人,“慢”出城市温暖名片
时间 :   2025-11-04 17:1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发勇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浙江嘉兴乡间,金师傅驾驶的244路公交车在距离站台百米处,注意到一位拎着重物、步履蹒跚的老奶奶正奔向站台。他没有加速离去,也没有鸣笛催促,而是缓缓降下车速,与老人“同频前行”。


这暖心一幕被后车乘客记录并上传网络,引发百万网友点赞。在效率至上的今天,这短短几十秒的“等一等”,精准触动了无数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一、慢行等候,彰显城市温度

金师傅的慢行等候并非孤例。在浙江嘉兴,“适当等待”已被明确写入公交服务规范。司机们学会“看年龄、看物品、看步态”,判断站台行人是否在赶车,既不让赶车人失望,也不让乘车人久等。

这类看似微小的善举,恰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温度计。它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更成为城市最动人的IP。小小举动,温暖人心,带动整座城市形成关爱老人、贴心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慢行文化,助力志愿服务之城

正如贵州榕江在“村超”火爆出圈后提出的“来了就是榕江人,来了就做志愿者”理念,公交车司机的耐心等候何尝不是一种志愿服务精神的体现?推广金师傅的慢行做法,正是将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公共服务的生动实践。


这种慢行文化值得榕江借鉴。将公交车打造为流动的志愿服务站,让司机构成志愿服务网络的重要节点,必将进一步擦亮“志愿服务之城”的名片,让每位市民都成为城市温暖的传递者。


三、共同抵达,传递社会温情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全国已完成超过3.5万个城市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5000余座地铁车站全部配备无障碍渡板。这些举措标志着中国社会正从追求“中国速度”向守护“中国温度”转变。


从个体善举到制度保障,从公交慢行到城市适老化改造,我们正在编织一张充满尊重与温暖的社会网络。那句“等一等,是为了共同抵达”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成为每个人心中的社会座右铭。


当城市愿意为弱势者调整节奏,当公共服务的指针偏向温度而非效率,这种集体默契就构成了城市最坚实的文明底座,也让“志愿服务之城”的建设有了最扎实的根基。(贵州省榕江县崇义乡人民政府:王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