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这质朴的诗句,勾勒出老黄牛辛勤耕耘的动人剪影。当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当代青年干部手中,这幅画卷便被赋予了更为深邃的时代意涵——不仅要如老黄牛般脚踏实地,更需怀揣孺子牛的赤子之心,激扬拓荒牛的闯劲锐气。这“三牛”精神,恰似指引青年干部在新时代沃土上精耕细作的三重境界,共同熔铸着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价值坐标。
“老黄牛”的境界,在于“功成不必在我”的默默坚守与“功力必不唐捐”的坚韧执着。它要求青年干部褪去浮躁,在平凡中孕育伟大,于坚守中铸就永恒。这是一种“深翻细作”的沉潜功夫,一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毅决绝。太行山崖,李保国教授三十五年如一日,将论文写满巍巍太行,用科技点亮万亩荒山,终使其化作“富岗”;塞罕坝上,三代建设者历经数十载寒暑,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中,创造了茫茫林海的人间奇迹。他们不曾渴望掌声雷动,只求绿野绵延、百姓梦圆。青年干部当以此为镜,将根须深扎于实践的土壤,不畏“水和泥”的艰辛,不辞“走东西”的劳顿,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在时间的沉淀中彰显价值的永恒。
“孺子牛”的境界,在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赤子情怀与“为民服务”的价值皈依。它要求青年干部始终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以百姓心为心,以万家忧乐为念。这是一种“俯首”的姿态,更是一种“为孺子”的担当。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四百七十多个日夜,他踏遍全县每一处沙丘、每一个风口,在病榻上仍心心念念的,是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青年干部当时刻反躬自省:我们的政策举措,是否真正源自人民期盼?我们的工作成效,是否最终惠及百姓民生?唯有常怀敬民、爱民、忧民之心,将“小我”融入为人民谋幸福的“大我”,方能在“俯首”服务中升华人生境界,在无私奉献中书写公仆本色。
“拓荒牛”的境界,在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蓬勃锐气与“勇立潮头唱大风”的开拓胆识。它要求青年干部不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而要勇当劈波斩浪的先行者。改革开放的浩荡春潮中,正是无数“拓荒牛”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体制机制的“无人区”里大胆探索,才铸就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面对的是更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水区改革,是诸多“卡脖子”技术的攻坚重任。青年干部尤须鼓起“闯”的勇气,激发“创”的智慧,在思想观念上破冰,在体制机制上松绑,在方法路径上求新,以青春之锐气,为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开辟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青春作答,矢志不渝。当代青年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唯有将“三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老黄牛”的实干夯基固本,以“孺子牛”的初心砥砺前行,以“拓荒牛”的锐气勇攀高峰,方能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留下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青春足迹,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史诗中,挥毫写下那力透纸背的壮丽篇章。(剑河县磻溪镇人民政府:潘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