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干部成长的“练兵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从来不是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炼成的,而是在“俯身”倾听民声中找准方向,在“淬火”磨砺中锤炼本领,在“躬行”实践中践行初心,最终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成长答卷。
“俯身”听民声,是基层干部成长的“源头活水”。群众的声音里,藏着最真实的需求、最迫切的难题。若总是“高高在上”,隔着车窗看民情、对着材料想对策,只会与群众渐行渐远。云南某村驻村干部小李刚到任时,也曾试图用“会议传达会议”的方式推进工作,却发现村民们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后来他改变方式,每天揣着笔记本走村入户,在田埂上和老农聊收成,在灶台边听妇女说难题,把“饮水管道老化”“留守儿童课后无人管”等民生问题一一记在“民情日记”里。短短三个月,他根据群众诉求推动的饮水改造工程落地,还牵头办起“四点半课堂”。正是这份“俯身” 的姿态,让他摸清了基层的“脉搏”,也为成长找准了“坐标系”——基层工作的出发点,永远是群众的所思所盼。
“淬火”壮本领,是基层干部成长的“必经之路”。基层工作没有“标准答案”,征地拆迁的矛盾、产业发展的瓶颈、突发灾害的应对,每一项都考验着干部的综合能力。这些“硬骨头”,既是挑战,更是磨砺本领的“磨刀石”。四川某镇干部小张曾因处理一起邻里宅基地纠纷屡屡碰壁:起初他想凭“道理”说服双方,却因不了解当地习俗遭抵触;后来他跟着老书记学习,先到村里的老党员家“取经”,再带着双方回忆多年邻里情,最终促成和解。此后,他主动承担起产业发展的任务,从学习特色水果种植技术,到对接电商平台打通销路,在一次次“啃硬骨头”中,从“业务新手”变成了“多面手”。基层的“淬火”从不会温柔,却能让干部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中,练就“能扛事、会干事”的真本领。
“躬行”践初心,是基层干部成长的“最终落点”。初心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落实在每一件为民办实事的行动里。群众看干部,不看说了什么,只看做了什么。在河南某县,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乡镇干部老王连续三天三夜守在河堤上,扛沙袋、转移群众,双脚泡得发白也不肯休息;汛后重建时,他又带头帮村民修缮房屋、抢种庄稼,被群众称为“贴心人”。还有贵州的“90 后”村官小周,为了让村里的老人用上智能手机方便就医、视频通话,逐户上门教学,手把手教老人操作,甚至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简易指南”。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正是“躬行践初心”的生动体现——基层干部的成长,最终要以群众的“笑脸”来检验,以“干成的事”来丈量。
从“俯身”倾听的真诚,到“淬火”磨砺的坚韧,再到“躬行”实践的担当,基层干部的成长答卷,写在田间地头的脚印里,写在群众满意的笑容里,写在解决难题的实效里。新时代的基层舞台,正等待着更多干部以“为民”为笔,以“实干”为墨,继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群众的精彩答卷。(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岳丽)